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大家的追求也从 “吃饱” 转为 “吃好”。
而酸奶这种既好喝又有营养的产品,自然就受到了大部分家庭的青睐。
可谁能想到,市面上竟然有过半数的酸奶不仅营养不达标 ,甚至还是危害健康的科技狠活!
大批酸奶被查不合格
在酷热难耐的炎炎夏日,来上一杯冰冰凉凉的酸奶,那种清爽的感觉会瞬间从舌尖蔓延至全身,既解渴又补充营养。
可你有没有仔细想过,每天喝进肚子里的酸奶,真的像包装上写的那样 "营养丰富" 吗?
最近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酸奶产品,做了一次全面抽检。
结果显示,多个在市场上颇具知名度、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酸奶,被检测出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
最让人在意的就是蛋白质含量。
咱们国家明确规定,酸奶的蛋白质含量每 100 克不能低于 2.9 克。
可这次抽检发现,有款销量挺高的酸奶,每 100 克里才含 1.2 克蛋白质,连标准线的一半都没到。
更离谱的是,翻开封皮看配料表,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 "水"。
而真正的牛奶成分要在白砂糖、增稠剂之后才能找到,含量少得可怜。
为了让这些 "水做的酸奶" 喝起来有奶味,商家可是下了不少 "功夫":
添加大量白砂糖提升甜度,每 100 克酸奶里糖含量高达 15 克,比可乐还甜;
再加上明胶、果胶来模拟浓稠质地,用香精调出各种水果味 —— 草莓味靠的是乙基麦芽酚,蓝莓味来自诱惑红,芒果味则添加了柠檬黄。
这样的产品哪能叫酸奶?说白了就是披着 "健康" 外衣的 "科技糖水"。
长期喝这种东西,不仅补充不了营养,还会让身体摄入过多糖分和添加剂。
大人可能会慢慢发胖、血糖升高,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则容易养成嗜甜的习惯,时间久了还可能增加患龋齿和肥胖症的风险。
花样包装下的 “陷阱”
为了把这些劣质酸奶顺利卖出去,不良商家在包装上的套路简直防不胜防。
他们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知道大家买东西时第一眼总会被包装吸引,于是在 "风味" 两个字上动起了歪脑筋。
要么把字印得比指甲盖还小,藏在包装角落;要么用浅色字体印在浅色背景上,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忙着赶时间的上班族、带娃的家长哪会逐字研究包装,往往拿起就走,稀里糊涂买回家的其实是 "挂羊头卖狗肉" 的产品。
更过分的是那些打 "高端牌" 的商家。
包装上印着蓝天白云的草原图案,大字标注 "源自黄金牧场",旁边还写着 "新西兰进口工艺",看着就像从大草原直送餐桌的优质品。
可实际呢?有记者暗访发现,某款宣称 "北欧奶源" 的酸奶,生产车间就在城郊一个老旧居民楼里。
隔着铁门都能闻到刺鼻的香精味,地面上堆着没开封的添加剂桶,墙角还爬着蟑螂。
所谓的 "进口工艺",不过是从网上下载的外文说明书贴在墙上装样子。
还有个特别迷惑人的操作:有品牌把 "其他没了" 注册成商标,用加粗字体印在包装最显眼的地方。
不少人一看就觉得 "这肯定是没添加剂的纯酸奶",实际上这几个字跟成分一点关系没有。
有位妈妈就说,当初就是冲着这四个字买的,以为给孩子喝着放心,后来看了配料表才发现,里面光添加剂就列了七八种,比正经酸奶还多。
这些劣质酸奶专挑监管薄弱的地方钻。在三四线城市的小超市、农村的小卖部里,它们靠着低价和花哨包装占满货架。
电商平台上更是夸张,详情页里满是 "每克含 100 亿益生菌"" 高蛋白易吸收 "的宣传,配图都是肌肉发达的健身人士,可点进配料表根本找不到相关检测数据。
有消费者较真去问客服,得到的回复不是" 亲这边建议以实物为准 ",就是" 不同体质感受不同呢 ",绕来绕去就是不正面回应。
最让人头疼的是商家的 "换马甲" 套路。
一家厂商手里握着十几个商标,这个牌子被查了,换个名字换个包装接着卖,连生产流水线都不用换。
有监管人员说,曾在一个月内查处同一家工厂生产的三款 "问题酸奶",分别顶着三个不同品牌,包装设计得毫无关联,不仔细查根本发现不了是 "同门师兄"。
反正生产成本低,一袋酸奶原料成本才几毛钱,就算被罚个几千块,卖几百袋就赚回来了,难怪他们敢一次次铤而走险。
那么,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辨别真假酸奶呢?
识破 “假酸奶”
首先,要学会看产品名称。真正的酸奶,其名称通常为 “酸奶”“发酵乳”“酸乳” 等。
如果产品名称中带有 “饮品”“饮料” 等字样,那么它很可能并非纯正的酸奶,而是含乳饮料或乳酸菌饮料。
其次,查看配料表至关重要。
按照规定,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
因此,纯正酸奶的配料表首位应该是生牛乳或乳粉。如果配料表中第一位是水,那就说明该产品的主要成分并非牛奶。
此外,还要留意配料表中是否含有过多的白砂糖、果葡糖浆、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
再者,关注蛋白质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根据国家标准,发酵乳(即纯正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 2.9 克 / 100 克,风味发酵乳的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 2.3 克 / 100 克。
另外,产品的执行标准也能透露很多信息。
正规的酸奶产品执行的是 GB 19302 - 2010,而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等执行的则是 GB/T 21732 - 2008。
最后,买酸奶尽量选大型超市、正规电商这些正规渠道,多留意品牌和口碑。
知名品牌在生产工艺、质量把控上更严格,产品相对靠谱。
总之,买的时候多份细心耐心,才能避开套路,买到真正营养健康的酸奶。
大家买到过假酸奶吗?看完上文,现在你知道该如何辨别了吗?
信息来源免责声明:该文章的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