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蜂糖李,尝尽世间所有甜
作者:齐速•AI
七月,炽热的骄阳高悬天空,肆意地挥洒着光芒,把整个世界烘得暖烘的。街边的水果摊,在这夏日里热闹非凡,而蜂糖李,无疑是这场水果盛会中的明星。那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果子,青黄相间,静静地躺在果篮里,却仿佛在大声宣告着自己的存在,每一寸表皮都透着诱人的光泽,让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轻轻拿起一颗,指尖摩挲着它那带着细微绒毛的果皮,入手微凉,紧接着,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咔嚓”一声,那清脆的声响,就像夏日里的一声惊雷,打破了平静,随后,一股甜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迸发,浓郁的果香也随之弥漫开来,直击灵魂深处,那一刻,全身的感官都被这美妙的滋味唤醒,让人忍不住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
关于蜂糖李的诞生,在贵州镇宁六马弄袍村,流传着一个浪漫又神秘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村子里有一株古老而又孤独的李树,在它的旁边,有一个繁忙的蜂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蜂巢里的蜂蜜悄然溢出,顺着树干缓缓流淌,渗入泥土,被李树的根贪婪地吸收。慢慢地,这棵树像是被施了魔法,结出的果子竟有了蜂蜜般的甘甜。从此,蜂糖李这个独特的品种,就带着这份甜蜜,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虽不知传说真假,但它却为蜂糖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它从一开始,就注定与众不同。
上世纪80年代,第一株蜂糖李树苗踏上了镇宁六马这片质朴的土地,开启了它的成长之旅。起初,它就像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小小的、不起眼,在果林科技人员的悉心呵护下,沐浴着阳光雨露,一点点抽枝、展叶、开花、结果。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精心选育,它终于蜕变,崭露头角,带着大山深处的质朴与甜蜜,勇敢地走向全国各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贵州,这片被大自然偏爱的土地,峰峦叠嶂,绿水悠悠,气候温暖湿润,光照恰到好处,土壤肥沃疏松,简直就是蜂糖李梦寐以求的生长天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水,都像是为蜂糖李量身定制的成长密码,助力它成为水果界的“顶流”。
镇宁六马的蜂糖李,更是声名远扬,堪称蜂糖李中的“王者”。走进六马的果园,仿佛踏入了一个甜蜜的王国。每一棵李树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粗壮的枝干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清晨,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果树上,果农们就早早地穿梭在林间,他们熟练地采摘着果实,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摘取世间最珍贵的宝贝。“这些蜂糖李就像我们的心头宝,从开花到结果,每一步都倾注了我们全部的心血。”果农老张一边采摘,一边笑着说道,那笑容里满是自豪与满足,让人感受到他对这片果园深深的热爱。
除了镇宁,遵义、惠水、罗甸等地的蜂糖李也各有千秋,独具魅力。遵义松林镇谢家寨的蜂糖李,因为当地海拔和气候的独特性,生长周期比别处更长。也正因如此,这里的果实更加饱满紧实,糖分也更高,咬上一口,那甜蜜的滋味仿佛能甜到人的骨子里。惠水断杉的蜂糖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科学种植技术的双重加持下,口感脆甜,汁水充盈。随便摘下一颗,用手轻轻一捏,汁水就能溅出老远,放入口中,那18度左右的平均糖度,瞬间就能点燃味蕾,让人陶醉其中。罗甸凭借“天然温室”的气候优势,孕育出的蜂糖李品质、口味同样上佳。一到上市的季节,省内外的收购商就像闻到花香的蜜蜂,纷纷前来抢购,热闹非凡。
六月末七月初,是蜂糖李成熟的高光时刻,也是果农们一年中最忙碌、最幸福的时光。天还没亮,果园里就已经热闹起来。果农们戴着草帽,提着竹篮,在果树间灵活地穿梭着。他们的动作轻柔又熟练,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饱满的蜂糖李从枝头摘下,放入竹篮。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果实的珍视,对丰收的期待。
在罗甸县木引镇把坝村光跃蜂糖李种植基地,基地老板杨江源忙得脚不沾地。“今年的果子长得太喜人了,预计产量能达到20万斤,产值400多万元!”他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兴奋地说道。回想起2017年,他看到村里种植蜂糖李的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心里就动了念头,于是把自家的50多亩荒山开发出来,种上了蜂糖李。如今,这些果树就像他的“摇钱树”,让他们一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在边阳镇石兴村,蜂糖李的销售形势一片大好,还未正式上市,就已经签订了20万斤的订单合同。“我们采用‘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就是为了让咱这大山里的蜂糖李走向全国,让更多人尝到这份甜蜜!”村支书站在果园里,满怀信心地说道。他的身后,是一片硕果累累的李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这份美好的未来而欢呼。
随着电商的蓬勃兴起,蜂糖李的销售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线上,各大电商平台上,蜂糖李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直播带货的主播们对着镜头,热情地介绍着蜂糖李的美味,手中的果子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引得屏幕前的观众纷纷下单。“我在网上买了好几次蜂糖李,真的太好吃了,又甜又脆,家里人都抢着吃!”消费者小李在评论区留言道。每一条好评,每一个点赞,都是蜂糖李美味的最好见证。
线下,水果批发市场里,一箱箱新鲜的蜂糖李被搬上货车,运往全国各地。超市的货架上,蜂糖李被摆放得整整齐齐,旁边还摆放着试吃的小盘子,吸引着过往的顾客驻足品尝。只要尝过一口,那甜蜜的滋味就能瞬间征服顾客的心,让人毫不犹豫地将它带回家。
收购商们也早早地来到产区,他们带着专业的眼光,在果园里仔细挑选着品质最好的蜂糖李。“罗甸的蜂糖李品质没话说,我每年都来这儿收购,主要销往嘉兴市场和北京市场,特别畅销!”来自贵阳的收购商周永刚说道。在他看来,罗甸的蜂糖李就是市场上的“硬通货”,只要有货,就不愁卖。
蜂糖李,不仅仅是一种水果,它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这小小的果子吸引,回到家乡,投身到蜂糖李的种植和销售中。他们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为这个传统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未来,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蜂糖李的品质和产量有望更上一层楼。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监管,让蜂糖李这个甜蜜产业能够行稳致远,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盛夏,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代,蜂糖李用它那无与伦比的甜蜜,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产业传奇。它是连接大山与外界的甜蜜纽带,承载着果农们的希望与梦想,在时光的长河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一路“甜”行 ,也让每一个品尝过它的人,记住了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味道。(文/AI•齐速)
图源:镇宁县六马镇人民政府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齐速指令AI协助整理网络公开资料,然后由二者合力完成创作,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全网版权保护;素材来源于各级政府和权威媒体的官方平台推文,旨在弘扬民族精神,若有侵权请联系删改;本文开放转载,欲转载者请后台联系授权。
齐速简介:本名张裕华,祖籍广东五华,出生于江西吉水,现居广东中山。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品偶见于《羊城晚报》《福州晚报》《梅州日报》《香山文学》《嘉应文学》《天池小小说》等报刊,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2022年度《香山文学》小说奖获得者,第二十九届南国书香节特邀讲师,今日头条知名文学博主,微信公众平台“洗稿投诉合议”小组核心成员。现为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山文苑主编及多家文化社团新媒体编辑。2023、2024广东省优秀文学志愿活动“编辑之星”,责编各类文集若干,有丰富的微篇、短篇、中篇、长篇、超长篇文本校对、润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