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这些路线基于夏季平均气温、人体舒适日数、湿度、风速等核心气候指标科学遴选,同时兼顾交通便捷度、生态资源独特性及旅游体验丰富性,旨在为公众提供精准、舒适的避暑出行参考。
记者带您走进“探云贵山水景观·享滇黔舒爽人生”“天府西进·雪山风情”“雪域圣境·青藏云巅长廊”“鄂湘秘境·神农凉域”四条兼具生态魅力与气候优势的避暑路线,解读其背后的气候学,助您规划一场“跟着天气去旅行”的山地清凉之旅。
线路:探云贵山水景观·享滇黔舒爽人生
贵阳→安顺→兴义→六盘水→毕节→沾益→马龙→会泽
从“空心村”到“旅居样板”
“到土瓜冲村旅居,真的很不错!”随着“乡居·吾舍”旅居品牌的打响,越来越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选择到云南省曲靖市土瓜冲村旅居。土瓜冲村成为旅客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理想之地,这份独特的吸引力源于当地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作为云南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土瓜冲村位于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因盛产土瓜而得名。2022年以来,土瓜冲村通过创新乡村旅居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落到现代旅居示范村的华丽转型。
土瓜冲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宜人的气候条件。这里海拔2040米,年平均气温14.1℃,夏季平均气温18.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适中,体感温度舒适,非常适合避暑和休闲度假。夏日,村庄周围植被繁茂、绿树成荫,村中环境整洁美观,千亩花海环抱村庄,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画卷铺展眼前。
为推动旅居产业发展,土瓜冲村引入云南若谷文旅开发有限公司,盘活乡村闲置房屋,打造“乡居·吾舍”旅居村品牌,实现村集体、企业、村民三方受益。《光明日报》曾以《“短途旅游”到“常住体验”——云南何以让旅居客“留下来”》一文,报道了土瓜冲村凭借千亩绣球花海与22户改造老屋成为云南旅居爆点的案例。
曾经的土瓜冲主要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有能力的人家外迁,村中老屋闲置达120余间。现在的土瓜冲,老房变成“黄金屋”,老村重燃“烟火气”,老屋住进“新村民”,炎炎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居者纷至沓来,只为亲身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近年来,马龙区气象部门围绕地方文旅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气候资源评估工作,在土瓜冲村建设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监测站,用科技赋能乡村旅游发展。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文旅部门,融入气象元素,营造“高原康养旅居目的地”的良好氛围。外地游客在享受曲靖绿水青山带来的惬意生活时,也逐渐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有的人做文创、开咖啡馆,有的进行直播带货,为村庄注入新活力。
加拿大旅居客人在土瓜冲 图/陈欣波
历史人文底蕴的加持,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魅力。据《马龙县地名志》记载,土瓜冲因地处盛产土瓜的山冲而得名。清代,杨官田曾出过李盛唐和李敬跻父子“双进士”,其中,李敬跻万里寻亲的孝义故事流传至今,为这里奠定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同时,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马龙,在土瓜冲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红色火种与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也为这条避暑旅游线路增添了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根据近年来的气象监测数据,土瓜冲村紫外线强度普遍较低,如2025年7月4日监测显示,当地紫外线指数仅为0.4,游客到此游玩只需配备普通防晒衣物及遮阳帽即可轻松应对阳光。盛夏时节,当全国多地高温突破30℃至40℃时,土瓜冲村却以清凉宜人的气候脱颖而出,成为旅居生活的理想之选。(王永明 张元江 周蓉)
看山看水看溶洞避暑避夏循“凉都”
盛夏时节,何不前往贵州,开启一场远离酷暑的山水之旅?这里有跻身携程2025年暑假国内游TOP10中位列第5位的“避暑天堂”贵阳,有入选马蜂窝2025年夏季“旅行风向标”的“凉都”六盘水。
夏季,贵州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低于全国广大东部地区,属典型的凉夏地区,全省平均气温普遍在20.0℃至26.0℃。除东部部分地区和赤水等地气温偏高,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适合避暑。
黔灵山猕猴 图/杨春竹
多彩贵州不仅气候宜人,更有着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明代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地理书三种》中对贵州独特秀丽的风光大加称赞,“贵州多洞壑,水皆穿山而过,则山之空洞可知。如清平十里云溪洞,水从平越会百里来……”
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从避暑旅游气候资源的挖掘到全域旅游的保驾护航,贵州气象一路相伴。目前,全省83个旅游景区已实现未来15天天气预报和逐3小时精细化预报全覆盖,旅游气象服务不断精细化。2024年,贵州省气象局官方小程序“黔气象”率先入驻支付宝平台,通过平台可查询全省天气预警、预报等权威气象信息,同时开展覆盖衣、食、住、行、健、游、购、娱、学和康养等基于位置的全场景特色气象服务。
贵阳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至1300毫米之间,夏季相对湿度为75%左右,接近人体舒适的最佳湿度值(70%)。此外,贵阳位于全国日照时数最低区域之内,防晒压力小;空气质量优良,环城林带覆盖广,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
提到贵州必去景点,黄果树瀑布排在第一,它就坐落在夏季平均气温仅21℃的安顺市。为丰富游客体验,安顺市将气象服务嵌入“安旅通”小程序。游客购票时可自动接收景区天气信息,也可扫码进入“安顺气象”公众号获取风向、风速、湿度、1小时雨量等实时数据。此外,安顺市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接入当地部分智慧公交站台,市民或游客在等公交车时便能了解最新天气趋势。
空调在六盘水可能派不上用场。这个全国都出名的“凉都”,夏季平均气温仅19℃,夜晚甚至需要披上外套。另外,六盘水雨量充沛,且年日照时数1460小时,紫外线辐射适中,没有防晒压力。得益于这些先天优势,早在2005年,六盘水便荣获“中国凉都”称号。
如果你是溶洞探险爱好者,那么一定要走进毕节。中国最美旅游洞穴第一名的织金洞就在这里,其以规模宏大、景观独特、岩溶堆积物类型丰富著称。2015年,织金洞获世界地质公园殊荣,洞内奇特景观多达200余处,石柱、石幔、石花等形态各异,是喀斯特溶洞的典型代表,堪称“地下艺术宫殿”。著名作家冯牧称赞,“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另外,这里还有西南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草场——乌蒙大草原;以山幽林密、湖水清澈而闻名全国的黔灵山……贵州,以其舒适温度、精准气象服务和独特的喀斯特山水,构建起一个天然的“全域清凉避暑大环线”。(杨春竹)
线路:天府西进·雪山风情
德阳→都江堰→大邑→雅安→泸定→康定
在23℃的风里读山听水
在炎炎夏日,寻觅一处清凉之地成为众多游客的向往。“天府西进·雪山风情”路线是一条自东向西形成的“城市—山地—高原”避暑线,它如一条神奇的纽带,串联起四川德阳、都江堰、大邑、雅安、泸定、康定等地,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兼具山地、河谷、高原多重气候特色,是夏季避暑的绝佳之选。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夏季平均人体舒适日数达74.3天,旅游气候舒适日数为60.1天,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房”。
从整体来看,这条线路的气候资源十分优越。盆地边缘凉爽区的德阳、都江堰、大邑,夏季平均气温在23℃至28℃,都江堰受岷江和青城山气候调节,夏季均温23℃,舒适宜人。大邑县西岭雪山夏季最高气温不超25℃,高山草甸与云海构成天然避暑屏障。雨城生态清凉区的雅安,夏季均温23℃,森林覆盖率超70%,空气清新,体感清凉。川西高原立体气候区的泸定、康定,夏季平均气温约15℃至22℃,从河谷到雪山的垂直高差带来15℃以上温差,形成“山下骄阳似火,山上凉风习习”的独特奇观。
2023年8月8日,甘孜州气象部门到海螺沟景区开展应急演练。 甘孜藏族自治州气象局供图
德阳龙门之巅是这条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狮子王峰作为龙门山脉的最高峰,主峰海拔4981.3米,矗立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与德阳市交界处。这里原始森林覆盖率高达95%,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3万多个,千米落差形成的立体气候,让这里成为川西避暑圈的“黑马”。从绵竹沿山公路驶入新开通的“龙门之巅1号公路”,104公里的自驾环线串联起绵竹市九龙镇、广济镇和什邡市蓥华镇,沿途8段标志性山路、12个网红观景台等,让人尽享“车在画中行”的乐趣。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德阳市气象部门在龙门山片区建设了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3个负氧离子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当地气象数据,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泸定县海螺沟同样是避暑路线上的重要一站。它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海拔跨度大、气候层次分明,夏季核心游览区平均气温约22℃,相比城市夏季35℃以上的高温,堪称天然避暑胜地。海螺沟年降水量895.5毫米,且多为夜间降雨,白天晴朗,这种气候特点既滋养了原始森林,又不影响日间游览。景区负氧离子浓度高,特别适合康养度假。从磨西镇到冰川舌,沿途植被由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到高山草甸,一步一景,四季同框。
科技赋能也为海螺沟的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景区内外共有4个气象监测站点,实时、精准监测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关键气象数据。2023年7月3日,依托精准预警,海螺沟风景区在暴雨来临前成功转移268名受威胁群众,无人员伤亡。
同时,海螺沟也是一片红色热土。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著名的“磨西会议”,留下了“磨西会议旧址”“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历史遗迹,让人们在感受清凉气候的同时,也能缅怀革命历史。(赵欣 周雯 陈樱之 唐娇)
线路:雪域圣境·青藏云巅长廊
西宁→德令哈→格尔木→那曲→当雄→拉萨→林芝
流云中邂逅那一抹“纳木错蓝”
当盛夏的热浪席卷大地,纳木错正以10℃至20℃的温度,铺展着一幅高原避暑的清凉画卷。这片被念青唐古拉山环抱的圣湖,用湛蓝的湖水映照着雪山流云。而在这份清凉与诗意背后,当雄县与班戈县气象局的气象服务如隐形的护航者,以精准的数据与贴心的指引为每一位奔赴秘境的旅人铺就安全舒适的旅途。
从拉萨出发,沿拉那高速向北,羊八井的地热温泉先送来一丝暖意,继续前行至当雄县,沿着206省道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纳木错的轮廓便在云端渐次清晰。这条风光旖旎的路线,正是当雄县气象局重点服务的核心区域。那根拉山交通气象站与纳木错东南岸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如同忠诚的哨兵,将山口的风雪、道路的冰融、景区的气象一一记录下来。游客只需轻点手机,便可在“当雄气象”抖音直播间里查看山口的实时路况;而在每日发布的天气预报短视频中,气温、风力、降水细节早已成为清单供游客们使用。尤其在“纳木错开湖日”,市县两级气象部门推出的“逐小时”预报,让湖面冰裂的壮阔与游客的期待精准相遇。
春夏之际,随着纳木错雨水充沛、牧草丰美,牧民们循着村村通气象广播陆续转场至圣湖四周的牧场。雪山、草原、牛羊、帐篷、蓝天、白云,这一切都倒映在清澈透亮的湖水中。站在扎西半岛的溶洞前,可以欣赏骑马掠过湖畔的游人,马蹄溅起的水花打碎了云朵的倒影。而当一切归于宁静,念青唐古拉山的倒影却愈发清晰——这份从容与安宁,是气象数据与自然之美共舞的韵律。
每逢藏历羊年,古老的传统都会在这片高原气候滋养的土地上代代传承。圣湖赛马节、歌舞节、游客徒步节、骑行等活动也令纳木错成为现代人理想的避暑胜地。
圣象天门 图/大占堆
沿着气象服务铺就的路线前行,每一步都踏在安全与舒适的节点上,让眼睛装满湖光山色,让心灵盛满高原的清凉。(大占堆 梅朵)
线路:鄂湘秘境·神农凉域
武陵源→咸丰→利川→建始→巴东→神农架林区
万顷林涛拥洞天
神秘的北纬30°,有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凉城”——利川。它坐落于土家风情浓郁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夏季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仅22.2℃,森林覆盖率高达62%,体感温度也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5℃至8℃,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凉爽之城”。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让它以蓬勃之姿崛起,展现出“凉经济”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恩施州气象部门与文旅部门密切协作,构建起现代化立体气象观测网络,开启了智慧气象服务文旅的新篇章。2024年,利川市新增10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显著提高了观测精度,为旅游服务与资源评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针对“利川避暑节”“山地马拉松赛”“苏马荡杜鹃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旅活动,气象部门提供定制化、全流程精准保障服务。通过深度挖掘气象数据价值,诠释“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全季候旅游特色,用数据生动讲述“凉城故事”与“康养故事”,助力利川旅游品牌塑造与传播。
在利川市苏马荡镇,每年夏季有超过50万人慕名而来享受清凉。如今,恩施已建成一批成熟的“避暑小镇”,这些小镇在每年夏季成为百万“候鸟”栖息地。凉爽舒适的气候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然而,利川的魅力远不止于清凉的气候,其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腾龙洞。这座世界级洞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一。腾龙洞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旱洞水洞相通,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奇、险、幽、秀而闻名中外,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秘。
步入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地下暗河奔流不息,曲径通幽的洞中之洞与蜿蜒曲折的地下暗河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亚洲最大溶洞群的震撼之美,还能观赏激光秀和土家歌舞表演。
若想领略高山草场的壮美,不妨去趟齐岳山!绵延125公里的广袤草场带你沉浸于“南方的呼伦贝尔”。除此之外,佛宝山的云海日出、峡谷漂流,大水井古建筑群等景点也各具特色,不容错过。
恩施州利川市佛宝山漂流。 利川市气象局供图
近年来,利川市倾力打造了长1.5公里的夜游清江景观带,龙船天街成为清江岸边的不夜城,也成为游客品味利川文化的新地标。汪营凉粉、柏杨豆干、忠路豆皮、凉雾莼菜等特色美食数不胜数。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土家族舞蹈“肉连响”,听着幺妹们唱起“双手搭在妹儿肩”,尽享民族风情的独特韵味。
今年夏天,去利川吧!在最火热的季节,享受一抹凉爽的惬意!(代蕊 朱靖民 谢婷婷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