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通之南的鲁甸县城,一条青石铺就的老街干净整洁,街上有一家专卖油糕饵块的老店。在岁月的长河中,油糕饵块不仅深受市民喜爱,还成为了每一个鲁甸人的舌尖记忆。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鲁甸县城的街巷,早餐店升起袅袅炊烟,铁锅里的油花似一群灵动的仙子,在炽热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竹匾上,饵块被炭火温柔地拥抱着,微微发胀,憨态可掬,散发出清甜的米香。油糕饵块的香气飘荡在街巷之间,宛若无形的丝线,轻轻挽住每一个行人的脚步,不经意间就将他们拉进这家充满烟火气的早餐店。
产自鲁甸高寒山区的洋芋,带着山间的清新与大地的醇厚,是大自然慷慨赠予的珍宝,也是制作油糕的原料。油糕的制作工艺颇为讲究,需经过多道工序。首先将马铃薯切成粗细均匀的丝状,经蒸煮或焯水后备用;再把颗颗饱满的大米研磨成乳白色的米浆。只见小吃店店主手脚麻利地用铁勺在装满洋芋丝的盆里一转一挖,随即淋上一层米浆,被米浆包裹住的洋芋饼仿若无畏的探险家,纵身跃入热油的怀抱,在油浪中轻盈翻腾。转瞬间,洋芋饼便换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华服,出锅时外表酥脆,内里糯软香甜,洋芋特有的醇香瞬间弥漫开来,令人垂涎欲滴。
饵块静卧于烤架上,接受着炭火的焙烤。红通通的炭火在炉子里欢快地跳跃,似一群火焰精灵。洁白的饵块在炭火温暖的怀抱中悄然蜕变:扁平的身形逐渐舒展,原本脆硬的外表变得软糯有韧性,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韵律,静候与油糕的完美邂逅。
小吃店店主熟练地拿起烤好的饵块,宛如一位技艺超群的艺术家,开始精心雕琢。金黄的花生碎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翠绿的小葱如春日里抽出的嫩叶,店家自制的油泼辣子,热烈似火,像极了鲁甸人滚烫的热情。根据食客的口味偏好,小吃店店主将香葱、折耳根、花生碎等调料均匀地铺在软糯的饵块上,最后放上酥脆的油糕,利落地一卷,一个美味的油糕饵块便制作完成。
咬上一口,油糕的酥脆在口中“咔嚓”作响,饵块的软糯在舌尖缓缓流淌,作料的香辣鲜甜热烈迸溅,各种滋味在口中交织融合,似一场绚丽的交响乐,在味蕾上尽情绽放。每一口都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让人仿若置身于昭通的街头巷尾,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温暖与包容。
油糕饵块不仅是鲁甸的特色美食,更是当地人生活的文化印记。它见证了鲁甸人的成长,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对于鲁甸人而言,每天清晨来上一个油糕饵块,就如同给生活注入了一股蓬勃的力量,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迎接崭新的一天。无论是奔波忙碌的上班族、天真无邪的孩子,还是休闲的老人,都对这小小的油糕饵块倾心不已。
油糕饵块已成为鲁甸的一张特色名片,吸引着许多食客慕名而来。当他们初次品尝油糕饵块时,那惊讶与满足的神情,正是对这道美食最美的礼赞。油糕饵块,如同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鲁甸与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味觉了解鲁甸,爱上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
历经岁月变迁,油糕饵块的香气始终萦绕在鲁甸的大街小巷。它宛如一位忠诚的挚友,陪伴着鲁甸人走过风风雨雨;又恰似一位无声的时光记录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这道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小吃,始终以其独特的滋味,温暖着每个鲁甸人的心灵,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文化印记。
来源丨鲁甸县融媒体中心牛文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