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老北京酸奶圣祥乳业荣获“北京市丰台区贡献突出发展伙伴”称号。圣祥乳业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菌种也进入关键试验阶段。从坚守“零添加”到全链条质量管控,从瓷罐里的传统风味到实验室里的科研突破,圣祥乳业用匠心成就“一瓶好酸奶”。
在圣祥乳业的配料表上,只有鲜奶、白糖与菌种——这份简洁背后,是从牧场到车间的全流程严控。圣祥乳业在京津冀黄金奶源带锁定优质合作牧场,荷斯坦奶牛的饲养标准细化到饲料配比与牛舍温湿度,每批次原奶都要经过十余项指标检测,确保高脂蛋白含量的同时,微生物指标也严于国家标准。
圣祥乳业北京生产基地生产线
进入生产环节,智能化车间里,“收奶、过滤、杀菌、灌装”等工序全程由设备精准操控,管道无菌灌装技术实现“零人工接触”,化验室的高精尖设备则对脂肪、蛋白质、乳酸菌等指标逐批检测。爆款奶皮子酸奶选用高脂牛奶经16小时静置,自然凝结出3毫米厚的奶皮,固态质地里藏着古法发酵的智慧。如今,圣祥乳业已在全国布局3个生产基地、9条全自动生产线,日产能达300吨。
圣祥乳业老北京瓷罐酸奶
就连包装也透着对品质的考量。灰白色圆肚瓷罐、蓝白封口蜡纸、勒紧瓶口的猴皮筋,这套复古包装不仅唤醒老北京人的记忆,更暗合食品安全逻辑 —— 瓷罐的透气性适配发酵需求,食品级蜡纸与消毒猴皮筋则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这种从内到外的严谨,让一瓶好酸奶既有老北京的烟火气,更有乳品企业的匠心。
今年1月,圣祥乳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乳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用科技创新为传统风味注入新活力。研发团队将老北京酸奶的黏稠度、酸度等感官体验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与高校发酵剂技术结合,历经三次配方迭代,新发酵剂在感官评测中实现突破——与国外发酵剂相比,风味与回味更胜一筹。若试验达标,这款自主菌种将用于工业化生产,不仅能有效降低原料成本,更能让传统酸奶在口感与营养上实现双重升级。目前,双方联合研发的新型菌种已进入关键试验阶段。
此外,蜂蜜酸奶、茯苓酸奶、与湖北十堰合作研发的葛根酸奶、黄精酸奶,将天然食材与现代发酵工艺结合,在保留美味的同时融入养生理念。这些探索不仅丰富了产品矩阵,更让传统酸奶走向“健康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