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亚穆纳河右岸的“莫卧儿花园”内,静静屹立着一座源自十七世纪的宏伟建筑——泰姬陵,这座建筑的形象如今也被刻印在印度1卢比的硬币上。提起泰姬陵,稍微了解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这座建筑位于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已故王妃而修建的,它见证了皇帝沙贾汗与王妃阿姬曼的深情厚谊。长久以来,泰姬陵一直被情侣们视为象征“爱情”的圣地,很多世界各地的政要也常带着妻子和女友来此留影,仿佛是为了见证爱情的永恒。
然而,这座泰姬陵虽然美丽,却背后有着复杂且痛苦的历史,它所代表的意义并不简单。自从开始建造起,泰姬陵这座白色大理石构造的宫殿便与印度百姓的鲜血紧密相连。我们不妨先从建筑背后的主角——阿姬曼皇后谈起。
虽然莫卧儿帝国地处印度,但它却是一个深受伊斯兰教影响的帝国,阿姬曼也生于一个伊斯兰家庭。她出生在阿格拉,然而她的祖籍却远在波斯。阿姬曼的家族在十六世纪初迁入莫卧儿帝国。进入这个新兴帝国后,她的家族得到了莫卧儿帝国第一任皇帝阿克巴的庇护,生活过得相当安稳。到了阿姬曼这一代,她的父亲阿布哈桑成为朝廷中的重臣,而她的姑姑更是帝国皇帝贾汗吉尔的妻子。在那个时代,阿姬曼家族的地位可与中国的“外戚”家族相媲美。
因此,在阿布哈桑继任者库拉姆选妃时,便优先选中了阿姬曼。年轻美丽的阿姬曼很快便捕获了库拉姆的心,两人相处不久后便于1612年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那时,库拉姆距离登基还有16年,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却异常美满,彼此间始终如胶似漆,几乎形影不离。即使是库拉姆外征时,阿姬曼也常常随他一同出征。长时间的陪伴,让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
在这一时期,阿姬曼多次怀孕,虽然她为库拉姆生育了多个孩子,但由于当时恶劣的军营环境,许多孩子都未能活下来。那时的医学条件有限,频繁的流产或夭折在当时是常见的事,因此库拉姆和阿姬曼也未曾过多担忧。
到了1628年,库拉姆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成功登上了莫卧儿帝国的皇位,成为沙贾汗。阿姬曼也因此被尊为“泰姬陵”中的“泰姬”,当时她已年满35岁。尽管身份有了变化,但夫妻二人的感情依旧没有丝毫改变,始终恩爱如初。
库拉姆成为皇帝后,逐步开始稳定并壮大莫卧儿帝国。在他治下,帝国进入了一个盛世阶段,不仅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军事力量也逐渐强盛,文化艺术繁荣至顶峰。特别是在这一时期,“阿格拉红堡”成为了伊斯兰文化的巅峰之作,也使莫卧儿帝国的影响力达到极致。
不过,库拉姆并不满足于国内的发展,他仍时刻不忘外扩。即位后,他亲自率军多次征战,取得了多场胜利。而阿姬曼,依然是他忠实的伴侣,常常随他出征。尽管当时她已经是王后,照理说应享受优渥的待遇,但她始终坚持与丈夫共度艰难岁月,甚至在军营中生育了十四个孩子。
然而,频繁的怀孕和随军征战让阿姬曼的身体每况愈下。如果她能在宫中安享清福,或许她的身体不会如此虚弱。然而,出征成了她的习惯,这种习惯最终为她带来了不幸。1631年,阿姬曼随军出征时,由于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劳累,她因分娩后虚弱身体未能得到及时照顾,患上了产褥热。不久后,她因病去世,享年39岁。
阿姬曼临终时嘱托库拉姆要照顾好她的孩子,并请求他为自己修建一座美丽而豪华的陵墓。经过18年的深厚感情,库拉姆深受触动,在阿姬曼去世后,他亲自指挥军队返回,为妻子举行葬礼。莫卧儿史书中甚至有记载,库拉姆因过度悲伤,竟一夜之间白了头。出于对阿姬曼的深情,也为履行她的遗愿,库拉姆宣布一生不再娶妻,并开始为阿姬曼的陵墓动工。
然而,尽管这段爱情故事令人动容,泰姬陵的建造却不是单纯的爱情见证。从库拉姆的角度来看,泰姬陵不仅是对妻子忠贞不渝的表现,它的建造却也让莫卧儿帝国的经济和民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修建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库拉姆发动了超过两万名工匠日夜劳作,历时十多年才基本完工。而围绕陵墓的花园和其他附属建筑更是花费了超过三十年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泰姬陵的建造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珍贵材料。从中国的瓷器到阿拉伯世界的宝石,乃至远至欧洲的珍贵大理石,均被投入其中。此外,为了方便运输建筑材料,库拉姆还动用了1000多头大象。所用的白色大理石极为珍贵,建筑师将其打磨成精美的图案和条纹,以展现建筑的奢华。
然而,修建过程中的奢华与庞大代价让莫卧儿帝国的财政变得捉襟见肘。为了筹集资金,库拉姆加重了对民众的税收,并用这些税款来资助这座陵墓的建造。最令人愤怒的是,在泰姬陵接近完工时,库拉姆竟计划再为自己修建一座同样规模的陵墓,作为自己的安息之所。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实施,莫卧儿帝国的财政无疑会更加崩溃,民众的生活将更加困苦。幸运的是,这一计划并未得以执行,因为库拉姆在建造自己陵墓之前被自己的儿子推翻,并囚禁在阿格拉堡。
库拉姆去世后,他最终被葬在了阿姬曼为自己修建的泰姬陵内,虽然没有如愿再为自己建一座陵墓,但至少与爱妻葬在一起,也算是一种安慰。至于泰姬陵的建设是否造成了大量百姓的死亡,虽然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但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库拉姆暴力对待工匠和百姓的传闻。这些故事是否真实,难以考证,但可以看出,在泰姬陵的建造背后,莫卧儿帝国的人民为这一奇迹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尽管现代印度部分人试图为这座建筑的历史背景进行“修改”,甚至声称泰姬陵原是印度教寺庙,后被库拉姆侵占改作陵墓,但无论怎样,这座建筑的奢华背后依旧充满了民众的苦难与血汗。三十多年的建造、无尽的劳役和巨额的财力投入,几乎让莫卧儿帝国丧失了继续繁荣的能力。库拉姆的懈怠政务,最终导致了莫卧儿帝国的衰败,并为后来的英国入侵埋下了伏笔。
下一篇:山东日照:海滨城市奏响避暑狂欢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