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宝妈买了一瓶写着新西兰酸奶的饮品,回家一看成分表傻了眼——白砂糖排第二,蛋白质才1.2克。
后来查出好多大品牌都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现在超市货架上,很多酸奶包装底下藏着“风味”俩字,小得跟蚂蚁写的一样。
市场监管的人说这类假酸奶查起来头疼,这边刚下架,换个名字换个包装又出来了。尤其县城小超市里,不少老人就认品牌和包装,根本没注意配料表。我见过一位阿姨买了瓶写着“升级版”的酸奶,回家一看还是水加糖加香精,跟之前一模一样。
真酸奶得用生牛乳发酵,成本高价格贵。那些叫“风味发酵乳”的其实都是乳酸菌饮料,就是水里掺奶粉加糖加添加剂,成本低但卖得跟真酸奶差不多。蛋白质含量要是低于2.3克,基本就是糖水,喝这个还不如喝水。
买酸奶关键看两点:一是营养成分表里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超过2.9克才算真酸奶,低于2克就是糖水。二是配料表,第一位要是生牛乳或鲜牛奶才对,要是写着水或者白砂糖排第一,那肯定不是真酸奶。
现在好多产品标签设计得很狡猾,把关键信息印得特别小,颜色跟包装一个样,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有市场监管人员说这些厂家改名字换包装的速度比查处还快,跟监管部门玩猫鼠游戏。
有网友说喝了好几年才发现自己买的是糖水,直接全家戒了酸奶。还有人说给孩子喝了这么多年糖水,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其实真酸奶还是健康的,关键要学会看标签,选对产品。
价格太低的酸奶要警惕,比如五块钱一瓶的,八成是糖水。有次我看到一款标价四块九的酸奶,蛋白质含量才1.5克,配料表第一位是水,第二位白砂糖,后面还有好几种添加剂。
现在买酸奶我都会先翻过来看成分表,再仔细看配料顺序。要是时间赶,就直接选配料表第一位是鲜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写得清清楚楚的。
有些品牌开始把“风味”俩字放大了,但还是有人没注意。我奶奶上次买酸奶,光看包装上的外国牧场图片,根本没看配料表,结果又是糖水。
网上有小程序能扫条形码查成分,但有时候信号不好用不了。最靠谱还是自己看标签,虽然麻烦点,但总比花真钱买糖水强。
超市里卖的酸奶,包装越漂亮越要仔细看。有次我看到一款粉色包装的,写着“益生菌酸奶”,结果配料表第一位是水,第二位白砂糖,蛋白质含量1.8克,跟广告完全不符。
现在年轻人可能还行,但老人容易被包装误导。我建议买之前先用手机拍张配料表,回家再仔细看。要是嫌麻烦,就直接买配料简单点的,比如配料只有牛奶、糖、发酵菌这些的。
有些假酸奶改名叫“乳酸菌饮品”或者“含乳饮料”,但包装还是做成酸奶的样子。监管部门现在要求标签必须明显,但执行起来还是有难度,毕竟厂家总能找到漏洞。
总之买酸奶别光看价格和包装,关键看成分表和配料顺序。真酸奶贵点但营养足,糖水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下次买之前记得翻过来看清楚,别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