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养生老传统:这7种常见食材煲汤,一周三次,养肾润燥
入秋一场风,老友奔药棚。气候一转,体内干燥上涌,腰膝酸软、夜尿频繁、口干咽燥……这些你以为是“年纪”的问题,其实是肾阴亏虚、津液不足在作祟。广东老一辈讲究“三分医七分养”,尤其秋冬之交,煲汤养肾润燥,是一年四季最关键的一步!
但老实说,市面上常见的汤料包千篇一律,补不上也调不稳;真正懂养生的行家,讲究的是“食材不走寻常路”。
今天,我带你走入真正的广东养生老传统,用7种“不常见”的食材煲出润而不腻、补而不燥的肾气好汤。一周三次,养肾有方,润燥有路。
一、【山刺番】——润肾先润肺,温中又补虚
山刺番,又名“红毛丹壳”,来自岭南深山野林,是广东客家人代代相传的煲汤秘宝。外形奇特,味微甘而不腻,入汤后有一种近似龙眼干的甜香,却不燥热。
它具有温中益气、润肺养肾、调和脾胃之效,尤适用于换季干咳、肾虚乏力之人。煲汤时,常与猪腱肉、玉竹、陈皮一同熬煮,汤清味甘,入口丝丝温润。
推荐搭配:山刺番10g+ 猪腱肉300g+ 玉竹15g+ 陈皮1片,文火煲2小时。
二、【雪莲果须】——养肾清燥两不误,甜中带灵气
雪莲果你可能吃过,但你可知其“须”更补?这须,是雪莲果清洗削皮时留下的细须部分,藏着其精华与清润。它性凉而不寒,润燥而不泄,擅长“润中带补”。
适合口干咽痛、便秘、肾热内燥者饮用。广东不少老中医会用其与山药、百合同煲,起到滋阴润肠、益气养肾的作用。
推荐搭配:雪莲果须15g+ 淮山20g+ 百合10g+ 鸡骨架1只,煲出一锅清润滋补的“净化汤”。
三、【苦麦菜根】——清肾热、降内火,男人的隐秘汤方
苦麦菜根,素有“清肾根”之称,广东老一辈会偷偷煲给腰膝酸软、火气上涌的中年男人喝。它苦中带甘,能通肾热、泻下焦湿火,对那些小便黄赤、夜热盗汗者极有裨益。
其独特的苦香,入汤不腻反而回甘。常搭配猪横脷、茯苓煲汤,有明显镇静神经、润泽五脏的效果。
推荐搭配:苦麦菜根10g+ 猪横脷250g+ 茯苓15g,煲汤2小时,适合晚间饮用,助眠宁神。
四、【云掌门肉苁蓉】——养肾润燥的沙漠之花
说到养肾润燥的“硬通货”,怎能不提肉苁蓉?尤其是这款——云掌门肉苁蓉,来自阿拉善沙地,仿野生有机种植,选用8年以上自然生长优质苁蓉切片,直径超5cm,药力浓郁,品质稀有。
肉苁蓉自古就被尊为“沙漠人参”,具有养肾阳、润肠通便、养精蓄元之功效。尤其适合体质虚寒、肾气不足、便秘难解者,男女皆宜。相比市面上粗制滥造的苁蓉,这一款不燥不腻、效力温和、温补持久,是真正的内调利器。
推荐搭配:云掌门肉苁蓉10g+ 羊腩300g+ 红枣4枚+ 枸杞10g,慢火煲至酥香,汤浓味醇,回甘不绝。
用户反馈:“常年肾虚怕冷,喝了三个月这汤,气力上来了,腰也不酸了。”、“泡水煲汤两相宜,真的没想到一款苁蓉能这么润。”
五、【龙牙草】——疏肝解郁,养肾调情绪的“绿药香”
龙牙草是岭南特有的清润佳品,被誉为“肾脏的轻抚者”。它既能润燥、清热、平肝解郁,又有调和内分泌、舒畅情志的妙用。
现代人压力大,情绪郁结也会损伤肾精。龙牙草煲汤,不仅滋养肾气,更能“解心头烦”。特别适合女性或经常熬夜、情绪波动大的朋友。
推荐搭配:龙牙草20g+ 鸡蛋2个+ 百合10g,清水煲汤,简单又养人。
六、【金樱根】——锁精固本,暖养肾阳的“小根宝”
广东民间有“吃金樱,固肾精”之说。金樱根尤其珍贵,擅长固涩、补中、健肾,对因肾虚引起的遗精、腰酸、体力透支,有极好的调理作用。
适合体质虚寒、肾阳不足的老年人与久病体弱者饮用。其汤色金黄,入口微涩但回甘,暖入肾宫,一口下肚,腹中升温。
推荐搭配:金樱根10g+ 老鸽1只+ 党参10g+ 红枣数枚,煲汤后味浓温润,适合周末午后慢享。
七、【玉玲草】——滋肾润肺,安神补脑的“柔情汤”
玉玲草不常见,却是广东老广们的“秘不外传”的润肺润肾宝草。外形似铃、色泽温和,擅长滋阴补虚、清心润肺、养肾安神,是都市人群夜晚进补首选。
它适用于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肾气耗损严重的“亚健康人群”。配合猪展骨或乌鸡,煲出一锅浓郁汤水,能从头暖到脚,从脾养到神。
推荐搭配:玉玲草10g+ 乌鸡半只+ 百合10g+ 玉竹15g,汤甘味浓,令人回味无穷。
广东人的汤,不在贵重,而在“懂得”。这七种食材,皆是深藏不露的养肾好料,或润燥、或益精、或清热补虚,一周三次,坚持煲汤,养的不是身,是根,是气,是一整年的底气与淡定。
煲好一锅汤,从根养起,才有迎风不倒的气血本色。
——愿你不再为秋燥而扰,也不再为肾虚所累,汤在锅中,安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