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份现象级成绩单引爆关注
最近这几年是中国各地旅游产业爆发式增长时期。
从山东淄博烧烤、甘肃天水麻辣烫名声大噪,带动地方旅游发展,再到2024年“黑神话·悟空”带动山西古建筑旅游热度飙升,各地文旅出圈“爆款”涌现。
在这一波文旅热潮中,我们观察到一个和以往不同之处,就是小城游持续火热、县域旅游快速崛起,成为文旅市场的一大亮点,关键词是——
小城和县域。
前不久,《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一经发布,便在旅游和财经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份报告清晰地映照出全国县域旅游的竞争格局。
而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有一个城市脱颖而出,它就是湖州。
在报告里,湖州下辖的三县——安吉县、长兴县、德清县,表现堪称惊艳,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
具体来看,安吉县连续第七年位居榜首,就像一位长跑健将,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姿态;
长兴县列第 2 位,较上年上升 1 位,进步势头十分强劲;
德清县列第 4 位,较上年上升 2 位,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全国县域众多,能有一个县进入前十就已实属不易,而湖州三县却能全部霸榜全国前四!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已是三县连续7年集体跻身全国前十!
当全国文旅市场陷入“内卷”困局,湖州三县却以“每年至少提升一个位次”的增速,将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
更值得玩味的是,湖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富矿”——既无故宫、兵马俑级别的超级IP,也不靠网红城市流量加持。
但却能够在2024年成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成为全国唯一拥有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最早实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的设区市。
全国近2000个县域角逐旅游市场,为何湖州三县能集体“霸屏”前十?这座浙北小城靠什么实现“逆袭”?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逻辑和发展密码?
2
千年文脉与硬核配套
湖州旅游业的基因密码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文旅讲究“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品牌的打造,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个性。
如果把一个地方的旅游业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历史文化就是它的根。湖州,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其历史文化根基深厚得超乎想象。
这里自古是中国的“实力担当”——宋代“苏湖熟,天下足”的粮仓传奇,明清“湖丝衣被天下”的商贸盛景,为旅游注入灵魂。
在古代,湖州就名人辈出。所谓,一部书画史 半部在湖州。比如曹不兴,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画家,被誉为“佛画之祖”。还有赵孟頫,他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和绘画作品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名人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湖州的历史天空,成为了湖州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游客们可以走进与这些名人相关的纪念馆、故居等场所,亲身感受他们当年的风采,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
湖州的旅游业不仅仅依靠历史文化底蕴,不止步于文化IP的静态展示,还在不断进行业态创新,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现代业态。
传统技艺传承是湖州历史文化的一大亮点。被誉为“笔中之冠”的湖笔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精湛的技艺。湖笔制作师傅们代代相传,将这门技艺传承至今。
现在,游客们可以参观湖笔制作工坊,亲眼目睹湖笔的制作过程,甚至还可以亲自体验制作湖笔的乐趣。这不仅让游客们深入了解了湖笔文化,还为他们的旅游增添了一份独特的体验。
民俗文化活动更是让湖州的旅游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蚕花庙会就是湖州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在庙会上,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祈求蚕茧丰收。同时,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游客们可以参与其中,感受浓郁的民俗氛围,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这些文化场景就像一个个纽带,将游客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湖州充分利用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构建出“8 + X”旅游产业链,其中“8”代表八大核心旅游产业,包括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X”则代表低空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旅游产业。
就拿低空旅游来说,这是湖州旅游业态创新的一大亮点。游客们可以乘坐直升机、热气球等飞行器,从空中俯瞰湖州的美景。这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可谓是穿越古今,潮玩不停,让游客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欣赏湖州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
比如在安吉,游客们可以乘坐直升机飞越竹海,感受那一片翠绿的海洋;在长兴,游客们可以乘坐热气球欣赏太湖的美景,体验一种别样的浪漫;在德清,游客们则穿梭于莫干山之中,沿途的葱郁苍翠 山峦起伏尽收眼底,收获不同视角的自然魅力。
研学旅游也是湖州旅游业态创新的一大亮点。湖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研学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考古•博物•艺术•生活”、“考古大学堂”的构想,围绕“考古博物”、“自然探索”、“新劳动教育”、“红色传承”四大主题,加强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在2024年吸引了21万游客。
更是邀请了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杨明星等老师开展一系列考古大讲堂,让人们在游玩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既享受到旅行的乐趣,还开拓了眼见、丰富了知识。
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文旅之于湖州,早已超越了“产业” 的单一范畴,成为城市发展的 “生态要素”。
就像空气、水和阳光,看似无形,却渗透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滋养着经济、文化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政策接力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湖州模式的真正竞争力,在于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从而使得原本的走马观花瞬间变成“万物皆可文旅+”!
这些新兴的旅游业态,为湖州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增长点。数据显示,湖州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连续5年稳居浙江省前三,2024年全市文旅项目投资超374.5亿元,占全省第二。
数据充分说明了湖州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
如安吉鲁家村由18个家庭农场起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民股权从2014年每股375元增加到2024年每股3.2万元,人均收入从1.47万元跃升到5.38万元;安吉夏阳村与运营团队合作,仅用2年时间打造10个特色营地,通过“保底租金+流水分成”模式,推动村民人均收入增长27%!
还有在“一村一景一咖啡”的“村咖”助推下,假日期间,德清莫干山、安吉小瘾半日村、吴兴西塞山、长兴水口上海村等4大民宿集聚区客房平均出租率分别是90.9%、90%、83%、80%,专家预测湖州全市600多家“村咖”的年接待游客超1千万人次,已形成规模超10亿元的富民产业。
在湖州,文化不仅串联起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多个行业,更能通过 “文化 + 科技”“旅游 + 生态” 等模式,为城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战略定力与政策创新。
2005年,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考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其后,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彼时,外界质疑“生态保护会不会拖累经济”。湖州的选择是将这一理念刻入基因,二十年如一日,践行“两山理念”,深化 “千万工程”,通过实施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等项目,打造了众多 “省级美丽河湖”,为日后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条件基础。
之后,湖州不断巧打生态融合牌,不断畅通“两山”转化通道,积极争取绿色低碳休闲度假改革等“国字号”“省字号”牌子,全域发展文旅产业,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地方法),发布《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等10余项国家和地方标准,开办民宿学院,全域实施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和乡村旅游“五乡五创”行动,让文旅新业态在全市范围内遍地开花。
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坡地村镇”用地改革,破解文旅项目土地制约,还通过一揽子政策措施来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比如去年推出的《支持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湖州市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鼓励企业加大旅游项目投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如今“湖光山色 度假之州”的文旅市场供需两旺、热辣滚烫,一大票旅游企业投资湖州,众多文旅创客来到湖州创业、就业。
光是近3年就招引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84个,完成文旅投资1063.4亿元,吸引喜来登、悦榕庄等国际国内旅游品牌25个,197个优质项目投入运营。
为了帮助这些“梦想合伙人”落地安家,湖州同样不遗余力。例如,太湖龙之梦乐园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办理审批手续提供便利,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通过这些政策的接力,湖州地方政府降低了市场风险,放大了生态红利。
现在的龙之梦己初见规模,太湖古镇、动物世界、海洋世界、农夫集市、盆景园、湿地公园、太湖药师文化园等业态蓬勃发展,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养育展”9种功能要素的组合集聚,成为湖州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由此可以看出,湖州地方政府多年来在旅游发展上有着坚定的决心和持续的投入。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以来,湖州始终坚持这一发展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并没有因为短期利益或政治周期而改变发展方向,而是将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以安吉为例,安吉曾经是一个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后来,安吉转变发展思路,依托当地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打造了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如今,安吉的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全国生态旅游的典范。
这种坚持和投入,让湖州探索出了一个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的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湖州方案”。在这个方案中,生态保护是基础,旅游发展是核心,产业升级是动力,百姓增收是目标。
通过多年的实践,湖州证明了“绿水青山”完全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乡村博物馆、乡村音乐节、乡村咖啡在这里随处可见、随时可享,全球合伙人、数字游民、艺术达人纷至沓来、常年旅居,“湖式”文旅正成为一种“新时尚”。
这种成功,是历史文化、业态创新、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的角色不是直接下场种树,而是培育市场机制,让社会资本成为生态经济的主角。
它不仅为湖州带来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增收,也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只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尾声
从《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 2025》中,我们看到了湖州旅游业的辉煌成就。
这里没有互联网大厂流量加持,没有矿产资源的先天馈赠,有的只是把竹林变书房、田野变咖啡馆、农房变民宿的“笨功夫”。
背后是湖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与硬核配套的完美结合,是地方政府政策接力的有力推动。千年的文脉为湖州旅游注入了灵魂,业态创新让旅游业充满活力,政策的支持则为旅游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它成功地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它成功地将一个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湖州方案”,写在每一寸被重新定义的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