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的江苏盐城响水县三圩盐场,灯光映照下,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一筐筐活蹦乱跳的斑节虾被捕捞上岸,这些素有“虾后”之誉的海鲜珍品即将连夜装车,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水产市场,眼下,正值响水10万亩斑节虾的集中捕捞季,每天有数万斤的鲜活斑节虾从这里出发,“跳”向全国食客的餐桌。
响水斑节虾。图片来源/盐城新闻
斑节虾色彩艳丽,具有斑节状的花纹,不仅个头大,肉质还十分鲜美,素有“虾后”之誉,而这些深受市场青睐的秘诀,就藏在响水县的一方方育苗场与虾塘里。过去,响水县作为传统的盐业产区,大片的盐池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但其土壤和水体中所含有的矿物质,加之适宜的盐度和PH值,十分适宜斑节虾的生长。
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行“退盐转养”的政策,把盐池改成了虾塘、鱼塘,发展起了养殖渔业。靠着这一池池碧水,响水养出了全国市场上几乎过半的斑节虾。如今,全县斑节虾养殖面积达10万亩,不仅成为江苏最大的养殖基地,还凭借着优良的品质,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的认证,“我们养殖的斑节虾,从开始投喂生物饵料,到后期投喂冰鲜鱼活食,全程保证斑节虾品质。”响水海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从兵说,这些优质水产品不仅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主要消费市场,还出口到日韩等国家。
响水县的虾塘。图片来源/盐城新闻
生态养殖模式更确保了虾肉的品质。响水县采用了江苏省海洋研究所提供的虾、蟹、贝立体养殖模式和生态原位净化技术,实现了错峰上市,并提升了综合效益。2024年,当地引进了海捕虾苗并进行野化驯养,从源头上优化了虾的品质。
这种模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作为核心养殖基地的江苏三圩盐场,以2.1万亩的养殖面积成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当地也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200多户农民参与斑节虾养殖产业。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站长谢明表示,今年斑节虾亩产预计在80到100斤,总产量5000吨,产值15亿元。
“以前种地收入低,现在养虾,一亩能赚5000元以上!”这是不少转型养殖户的真实写照。养殖户李建国以前是盐场工人,现在转为养虾,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据谢明介绍,今年全县斑节虾亩产预计在80到100斤,总产量5000吨,产值可达15亿元,养殖户亩均效益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目前,正值捕捞季,收购商的保鲜车直接开进塘头。外地客商蔡国安表示:“响水斑节虾口味好、品质佳,我们一天收购2万多斤,主要销往上海、南京、广州、厦门等各大市场。”
夕阳西下,养殖户们站在塘埂上,望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盘算着未来的发展计划。响水县持续推进海洋经济战略,依托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已形成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体系,并探索“海上风电+养殖”的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做优‘响水斑节虾’品牌,放大品牌效应,让斑节虾成为我县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谢明站长说。当地计划发展深加工产业,开发虾仁、虾酱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从盐碱地到“蓝色粮仓”,斑节虾在响水县“跳”出了致富的新高度。这片曾经的盐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全国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海鲜产品。夜幕降临,三圩盐场的灯光依然明亮,工人们继续着捕捞作业,这些鲜活的斑节虾将出发“跳”向大江南北的餐桌,继续讲述着响水这个沿海小县的致富故事。
文/李梓昕
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我言新闻、今日响水、响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