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啤酒+小龙虾,快乐回来啦”……炎炎夏日作为餐桌上的顶流代表中国“深夜食堂”里的C位小龙虾有着无法抗拒的魅力
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这一火热美食不仅带火了一座城市也让龙虾养殖户们笑开了花每天都能销售千余斤小龙虾加工厂收虾有保护价一天收入10000元以上
这个夏天来和小布一起去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看看
潜江小龙虾的前世今生
“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说的都是——潜江。最新数据彰显着“潜江龙虾”的非凡实力:品牌价值高达527.2亿元,连续七年蝉联全国小龙虾品牌价值榜首。
小龙虾其实并不是中国的“土特产”,《四库全书》和《本草纲目》里从未出现过小龙虾的身影,现在大家在潜江吃到的小龙虾,一般指的是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洲。
图/郑越涛 陈威霖 摄
直到20世纪80年代,小龙虾才进入中国人的食谱中。而潜江跟小龙虾的缘分更是不浅!《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就曾说道:“上世纪80年代的湖北潜江,油田家属们最早开始炒制小龙虾。”而湖北省内的吃货们若是想去潜江吃虾,都会特意强调“江汉油田”四个字。
图/侯树洋 摄
小龙虾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潜江人率先尝新,与小龙虾结下美食之缘。敢吃敢养,吃出了一个鲜活红火的“小龙虾”大产业。在小龙虾产业中,小龙虾已经发展出多种口味以及吃法,但油焖大虾依旧食客们夏天夜宵桌上难忘的初心。
这道名菜的起源地,就是潜江城里一个叫五七的小地方。
1998年,五七油田附近一家毫不起眼的大排档上,李代军把妻子做油焖仔鸡的方法“嫁接”到小龙虾身上,成功做出油焖大虾。红彤彤、油汪汪的“油焖大虾”一出,迅速风靡湖北餐饮界。
随着潜江小龙虾的爆火,油焖大虾更是爬出潜江、爬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小龙虾大产业
潜江市地势低平,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土类和水稻土土类。水稻土土类多分布在低湿、滨湖地带,主要发育于湖积母质形成的沼泽土,常年积水,为小龙虾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北纬30°黄金养殖带,百万亩生态稻田孕育,每一只小龙虾都经过23项安全检测。在潜江,龙虾年交易总量狂飙至8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
从 2001 年开始,潜江市成功探索发明“虾稻连作” 模式,开展稻田养虾,后又发展为“虾稻共作”模式。
“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下,虾与稻共生共长,减肥50%以上、减药70%以上,实现亩平产虾170公斤以上,水稻600公斤,亩平纯收入5000元左右。
2024年湖北省推广四季有虾(冬虾)养殖面积约35万亩,养殖产量突破3万吨。目前,潜江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94.7万亩,建成了13个万亩和7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标准化生态种养基地,形成了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潜江龙虾养殖新格局。今年一季度实现小龙虾总产量2.56万吨、同比增长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小龙虾系列产品出口欧美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创汇额达3亿美元;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10多年位居全省、全国第一。
小龙虾大市场
位于潜江后湖234国道边的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是全国交易量最大、辐射力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小龙虾交易市场。市场共有660余家档口,日均都有2000吨小龙虾从这里出发,奔赴全国食客的餐桌。商户杨金鑫在档口做了五年水产生意,“现在每天大概可以卖6000斤左右,6月20日之前每天至少1万斤左右。 ”杨金鑫说,现在的小龙虾个头大,肉质饱满,吃起来最爽了。
与交易市场相隔500米的虾谷快运物流中心,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快运车辆整齐排列,每排12个上车口分别标注着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昆明等城市名称。清晨8点,工人们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捡货、搬货、装车,动作娴熟而迅速。今年端午节前后,小龙虾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
潜江小龙虾品牌越擦越亮,也带动文旅产业的高速发展。今年5月,潜江市旅游业交出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潜江火车站“五一”假期5天旅客发送量为52638人次,比去年增长278.4%,龙虾节期间到访游客也创历年之最,生态龙虾城各家龙虾主题餐馆客流量“爆棚”,餐饮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全市酒店的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5%。
小龙虾大“钱”景
在与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相距不远的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万亩虾稻田,虾农刘强承包了100多亩虾田。每天凌晨2点,他与虾农们一道在稻田里忙着起虾,一直忙到早晨5点多钟。他说,近几天每天都能销售千余斤小龙虾,加工厂收虾有保护价,今年小、中青的价格每斤比去年同比高1.5元左右,一天能收入10000多块钱。刘强说,6月10号左右,田里已经种上了虾稻,预计9月收成,一季稻谷基本可以把田租抵掉。“以前大家田里只种粮食,基本挣不到钱,虾稻共作后,光靠卖虾行情好的时候可以挣几十万。”
潜江作为中国小龙虾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推动双季轮作养殖模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2025年,这一模式在潜江得到全面推广,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优化了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了进一步从源头解决“潜江龙虾”季节性波动大的问题,扩大消费市场需求,2023年起,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池塘精养、温棚土池和工厂化养殖等小龙虾特色养殖模式,探索了冬虾养殖模式并制定技术标准,实现小龙虾全年供应。该院副院长李明波介绍:“在冬季虾养殖方面,已获得4项技术专利,为地方民营水产企业发展打通了技术壁垒。”
小龙虾养殖的不断创新进步,也催生了潜江龙虾加工业的发展,如今,潜江48家小龙虾规上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80万吨,年加工产值270亿元。“潜江龙虾”综合产值已突破87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2万人,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达527.2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你可能不知道
中国人嗦的小龙虾里
每4只小龙虾就有1只来自潜江
(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