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这个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地方,不仅是买日用品的商店,更是邻里交流、打听消息的重要场所。尤其是那些年,农村物资相对匮乏,供销社几乎成了大家生活的中心。大人们在这里买化肥、布匹、煤油,孩子们则盯着柜台上的糖果和零食流口水。而最让人怀念的,莫过于那些摆在供销社柜台边、专门卖给喝酒人的下酒菜。
那时候的下酒菜,没有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包装食品,也没有外卖平台上的精致小炒,但就是这些简单、实惠、带着烟火气的食物,陪伴了无数人的酒桌时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供销社里最受欢迎的五道下酒菜,看看哪些是你也曾经吃过的。
第五名:卤猪头肉
在供销社的玻璃柜台上,卤猪头肉总是切得整整齐齐地摆着,肥瘦相间,色泽红亮,香气扑鼻。那时候的猪头肉不像现在有些卤味店那样油腻,而是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咸香,咬一口,肉质紧实,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喝酒的人最喜欢点上一盘猪头肉,配上一两块钱的散装白酒,边吃边聊,酒意上头时,再切上一块,蘸点柜台上免费提供的辣椒面,那滋味,别提多满足了。猪头肉的价格不算便宜,但胜在分量足,能切一大盘,足够三五个朋友一起分享。
第四名:酱牛肉
酱牛肉在供销社的下酒菜里算得上“高档货”,因为它的价格比猪头肉还要贵一些,不是每次喝酒都能点得起的。但正因为难得,所以更让人惦记。
那时候的酱牛肉不像现在有些超市里卖的真空包装产品,肉质松散,味道寡淡。供销社的酱牛肉是真正用老汤慢炖出来的,牛肉纹理清晰,嚼劲十足,咸中带甜,越嚼越香。喝酒的人喜欢把酱牛肉切成薄片,一片一片地慢慢吃,配上白酒,酒香和肉香在嘴里交融,别有一番滋味。
第三名:花生米
花生米在今天依然是最常见的下酒菜之一,但在供销社的时代,它只能排到第三名。那时候的花生米大多是自家炒的,或者供销社里现炒现卖的,火候掌握得刚刚好,外壳微微裂开,里面的花生仁酥脆可口。
喝酒的人喜欢把花生米撒上一点盐,或者直接吃原味的,抓一把放在小碟子里,一边喝酒一边剥,越吃越上瘾。花生米便宜实惠,几毛钱就能买一大包,所以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不过,因为它太常见了,反而没有猪头肉和酱牛肉那么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名:凉拌猪耳朵
凉拌猪耳朵在供销社的下酒菜里算得上“硬菜”,因为它的口感独特,既有脆骨的嚼劲,又有猪皮的柔韧,再加上调料的香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那时候的猪耳朵不像现在有些熟食店里的那样软烂,而是带着一点韧性,咬起来“咯吱咯吱”作响,配上蒜末、辣椒油、香醋等调料,酸辣开胃,特别适合配白酒。喝酒的人喜欢把猪耳朵切成细丝,拌匀后装盘,一边喝酒一边夹着吃,越嚼越香。
第一名:猪油渣
说到供销社最受欢迎的下酒菜,猪油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但奇怪的是,现在几乎很难再吃到正宗的猪油渣了。
那时候的猪油渣是供销社里最抢手的下酒菜之一,因为它的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也低,但味道却出奇地好。猪油渣是熬猪油时剩下的残渣,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咔嚓”作响,满嘴都是猪油的香气。喝酒的人喜欢把猪油渣撒上一点盐,或者直接吃原味的,越嚼越香,根本停不下来。
可惜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少有人自己熬猪油了,超市里的猪油渣大多是工业化生产的,口感和味道都差了很多。所以,对于经历过供销社时代的人来说,猪油渣不仅仅是一道下酒菜,更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
结语
供销社的下酒菜,没有现在的精致包装,也没有复杂的烹饪工艺,但就是这些简单、实惠、带着烟火气的食物,陪伴了无数人的酒桌时光。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
如今,我们或许再也吃不到当年那种味道的猪油渣,也很难在超市里找到真正手工制作的酱牛肉和卤猪头肉。但那些年坐在供销社柜台边,一边喝酒一边吃着下酒菜的日子,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如果你也曾经历过那个年代,不妨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吃的下酒菜是哪一道?是不是也和这篇文章里提到的这些一样,简单却让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