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市沙坊切粉制作技艺流行于连州市连州镇沙坊村一带,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五代楚王马希范时代。
01
起源发展
据说当时中原地区战火纷飞,为了躲避战乱,许多难民经秦汉古道,由荆楚古道一路南下,进入广东,其中有一批人就在沙坊村开村立业。他们将中原用淀粉做面的技术带了过来,因为当地不产麦子,也不适宜麦子生长种植,因此只能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盛产的稻米和甘甜的山泉水,结合做面地工艺加以改进,制作除了连州沙坊切粉。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沙坊切粉的制作技艺不断传承和改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风味。其制作工艺也逐渐传播开来,随之而来的是其名声越来越盛。抗战时期水运农副产品到广州的商贩船频繁往来于沙坊与连州之间的水道,有 “没有沙坊粉不成圩” 之说。
02
特点特色
沙坊切粉以米磨成浆和山泉加工而成,具有易运输、耐储藏的特点。沙坊切粉颜色洁白、粉质细腻、不易折断、久煮不糊、吃起来爽滑香糯,与其他地方的粉如肇庆排粉、东莞米粉、台湾新竹米线等,口感截然不同,米香味也更加浓郁。吃的方法也各种各样,可蒸、可炒、可汤,搭配各种不同的食材烹饪出不同的美食。最常见的沙坊粉做法是炒,炒完后,松散又软而不烂。做法也很简单,锅烧红放油后倒入粉,打个鸡蛋,再加点生抽提味,加点葱花和青红椒即可。
除了家常做法和美食,沙坊切粉也可以经过精心烹制后端上宴席。在当地对方言里祝愿日子红红火火谓之“起粉”。因此在各种喜事宴席上,通常都会将炒沙坊粉,作为第一道佳肴上席。人们举筷之际,互相招呼:“起粉、起粉!”寓意“齐齐捞起”吉祥的祝福便在宴席上不断洋溢。
03
制作工艺
沙坊切粉制作工艺传承至今,主要包含选料、磨浆、蒸煮、晾晒、切粉、包装成型等步骤。选料,主要精选当地生产的大米,选好后要碾两遍,第一遍去米皮,第二遍去粗胚,清洗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磨浆。把米浸泡好后,用石磨把米细磨成浆,米浆以手指搓起来幼滑,不涩手为度,这样蒸成的粉皮才油润透明、洁白如纸。
把打好的米浆,倒入一些到特制的2尺4的平底大锅里,隔水蒸一分钟,再用一特制的竹筒把蒸好的“粉皮”卷起取出,蒸好的“粉皮”薄而透,犹如一卷“宣纸”。把蒸好的“粉皮”一张张放在竹制的簸箕上,置于阳光下晾晒,晒到八、九成干。
七八张叠在一起,卷成圆筒形状,进行切割。之后用工具固定成为一束束长方形的特定形状,再放到阳光下晒至干透即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一篇:重庆烧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