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东北铁锅炖,开始“整军南下”,切割传统火锅市场。
最近,火锅餐见发现,多个铁锅炖品牌开始在多个省会城市开店,并收获好评无数。
量大、味足,兴许还有点东北幽默细胞,“东北老铁”这回可能要玩真的了?
第 1877 期
文 | 大龙
开店即拿榜1
铁锅炖来势汹汹
铁锅炖,正成为加速有料火锅时代兴起的催化剂。
最近,一家名叫“黎明屯”的铁锅炖品牌进入餐见君“挑剔”的视野,并在多个城市开店,特别是在武汉就开出了8家店,目前已有7家店砍下品类多榜第1名,而其在成都、郑州、长沙、福州等地的战绩亦是如此。
就连小红书女孩们也不淡定了,纷纷称要复购再打卡。
铁锅炖品类分布广泛,但实现跨区域连锁且人气爆棚的品牌凤毛麟角。聚焦扩张势头强劲的黎明屯,我们剖析其成功经验,探究品类连锁化的可行性。火锅餐见总结其3大优势。
1、具备高辨识度食材与创新爆品组合
在黎明屯,品牌以两种方式建立了差异化认知,以及护城河。
食材上,门店强调食材溯源,如依安大鹅、大兴安岭榛蘑、齐齐哈尔粉条等,主推锅底风味包括招财排骨锅、铁锅炖大鹅、小鸡炖蘑菇等有料锅底,并加入烀饼、锅包肉、大拉皮、冻梨等东北特色菜品。
◎产品创新年轻化
主食创新上,小锅烀饼成为现象级单品,杭州城北万象城店将玉米饼半浸汤汁焖烤,底部酥脆、上部绵软,顾客称“蘸酱汁后根本停不下来”。更巧妙的是门店推出卡通烀饼,如胡萝卜汁绿色饼、紫薯饼等,通过高颜值设计吸引年轻人打卡。
2、减少等待时间,让“铁锅社交”更具时间价值
在以往印象中,传统铁锅炖新鲜食材下锅后,需等待半小时以上炖煮,黎明屯将此短板转化为体验优势。
有的门店在桌上放置15分钟沙漏倒计时器,引导顾客拍照传播,同时,门店提供免费大碴粥、冻梨试吃等,从而缓解顾客等待焦虑。
◎氛围互动
而一些门店还会在用餐期间插播一段东北民谣,有的顾客还会亲手尝试贴饼,这种参与感跟场景化体验,对于顾客来说一顿铁锅社交价值满满。
3、传承东北菜量大、实惠,切合聚餐体验
◎东北菜码的整齐且量大
很多东北餐馆给顾客的直观感受就是份量大,并且有着极致性价比。
比如该品牌的套餐深受大学生喜欢,其爆款引流套餐88元2-3人餐含排骨锅、烀饼、凉菜等,人均不足45元,大学生笔记称“五人吃撑才200元”。郑州店则提供不限量老冰棍、酸辣泡菜,武汉店赠送冻梨汁解腻,看似小恩惠却显著提升“划算感”。
对比同类餐厅动辄百元客单,黎明屯用东北菜量大的认知基础,强化平价吃豪横的消费心智。
纵观品牌优势以及当下的铁锅炖,品牌们已经从传统农家菜,升级为具备社交属性、视觉传播力和情感溢价的新消费产品。与此同时,品类开始有了新突破。
品类不断升级
有了更多“南下”的可能
相较于已在全国市场遍地开花的东北烤肉,如西塔老太太,快餐如米村拌饭,及中餐如椒爱水煮鱼等,铁锅炖的发展节奏稍显滞后。
但当前铁锅炖品牌已逐步掌握市场化运作,品类普适性持续提升。
1、让正餐融合“休闲感”
传统铁锅炖长期定位于需要多人、长时间用餐的正餐场景,高度依赖聚会、饮酒等社交功能,进店门槛较高。如今,该品类正向“轻量化”“休闲感”方向探索。
特别是对于午餐场景而言,快餐、部分中餐的受众人群较多,而吃铁锅炖的人群相对较窄,此前,成都的“满福东北铁锅炖”就推出了午餐专享88元铁锅炖鱼,含丰富配菜、主食等。
◎打造“轻”体验
随着火锅“一人食”兴起,铁锅炖也开辟了“一人食”尝试。像“满兴妈妈灶烀饼铁锅炖”,就增设了一人食,人均三四十元就能体验铁锅炖,为了不让顾客“孤单”,每桌都有一个小电视,一人食也不觉得尴尬。
在不改变正常体验的情况下,把产品形式、套餐设置得更加便捷化,接入更轻的体验方式,让大正餐有“休闲感”,也是让门店实现赛道扩容的一种方式。
2、优化出餐速度,压缩炖煮时长,日翻7轮
由于铁锅炖的大多食材是新鲜现炖,大多需要较长时间炖煮,但品类的扩张,必然带来出品时间的提速。
像是在大众点评好评较高的“吉祥家的大铁锅·铁锅炖”,则是提出用吃炒菜的时间吃铁锅炖,很多顾客评论18分钟就能开炫,门店日翻台可达7轮。
关于炖煮时长,火锅餐见发现,北方一些地锅鸡的做法有可取之处,他们会把老顾客添加到微信群里,顾客可以提前告知客服点什么套餐,用餐人数,几点到店,门店会根据顾客到店时间提前下锅炖新鲜鸡肉,顾客到店后,仅需烀上饼就能享用。
此外,这些地锅鸡门店都会做出口感较好的小凉菜,即便需要等待,凉菜也可作为开胃菜,为客单价增加些许贡献。
在火锅餐见看来,有时候翻台效率确实是衡量生意的标准之一,但对于追求新鲜、锅气、传统做法的顾客来说,新鲜锅气值得一等。而建立的顾客群则是双向提效、维护客群关系的一个抓手。
3、增加玩法、增强差异化,吸引年轻群体
铁锅炖并不一定只是做70后、80后、90后的生意,它既可以延续传统风味,也可以在玩法上很新潮。
◎一米长锅包肉串
郑州的“牛翠花东北铁锅炖”推出的拔丝地瓜,顾客只要拉两米就能免单;成都一家东北菜馆把以往盘装的锅包肉做成1米长,就是为了让顾客拍照打卡;“掌勺人东北菜·铁锅炖大鹅”则是将labubu、jellycat等经典卡通形象做成勺宝或馒头的样子,门店被网友誉为二次元美食天堂。产品创新、营销动作成为铁锅炖的出圈利器。
而在众多走出山海关的铁锅炖品牌中,“灶座小锅烀饼·地道东北菜”则是做了差异化尝试,上海门店除了常规的铁锅炖以外,还增加了现点现杀的三道鳞、柳根鱼、牛尾巴鱼、虫虫鱼等食材。在品类不算增多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做差异化,也是铁锅炖的胜出方式。
从粗放,到精致
再到地域文化输出
此前,火锅餐见在沈阳探店时,铁锅炖门店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接地气,突出的是东北的雪乡文化,大花装饰以及热炕。如今,铁锅炖“南下”,各家门店在传统元素之上,变得更加精致起来。
◎传统之上融入流行元素
像是在江浙沪开有多店的“灶座小锅烀饼(铁锅炖升级版)”除了餐具更加精致以外,门店的场景在东北元素之上,又融合了爱马仕橙一类的流行色彩的搭配。
不止是流行,文化元素的输出也是铁锅炖着重表达的一个重点。比如郑州一家铁锅炖则是以土炕、玉米串、大花布服饰还原东北农家院落,服务员用方言互动,甚至加入扭秧歌表演强化氛围。
未来,餐饮与地域文化氛围将形成绑定,从空间营造、菜品故事到服务细节,将其转化为独特的感官与情感体验:
在川渝火锅的椒香气息里穿插川剧变脸;在潮汕牛肉火锅店里现场展示手打牛丸;在西北菜馆里展示豪迈待客之道······
地域文化不再是造个场景,它将成为整个用餐体验的叙事主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触动人心,让品牌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
铁锅炖的“南下突围”,不仅是一场风味迁徙,更是区域餐饮品牌迈向全国化的品类样本。
铁锅炖精准抓住质价比的消费趋势,发挥了东北餐饮的量大、味鲜,以及娱乐互动化表达的基因优势。
与此同时,该品类仍需在出餐提效、等餐体验上下功夫,毕竟这一口鲜,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