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均有爱酒者。在农村里,很多人喜欢喝酒,甚至酗酒。我爷爷在世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酒,从早喝到晚,饮酒误事的时候太多,也不知道被奶奶骂了多少次。除了日常饮酒外,农村举办宴席,可以没有好菜,但一定不能没有烟酒。主人召开宴席,每桌必须安排一个倒酒敬酒劝酒的酒司令,一桌喝个四五瓶白酒是小菜一碟,喝个七八瓶也很常见。
那时候喝的酒不是什么好酒,但人人都爱喝。如今农村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白酒也从几块钱一瓶变成了几十上百块钱一瓶,但喝酒的人却越来越少,尤其是酒席上,喝两瓶就算多,有时候一瓶都喝不完。为什么农村酒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
首先,喝酒的观念在改变
在农村里面招待别人吃饭时,主人总会说菜不够好,请务必要多喝一杯。按照习俗,不把客人喝倒,不算招待的周到。过去农村劝酒之风特别兴旺发达,有时候甚至是蛮横劝酒不管不顾。但当时的情况大体如此,大家都认可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觉得不妥。
但是近些年来,农村饮酒文化正在潜移默化改变,劝酒之风已不像过去那么强烈。客人愿意喝,就多喝一杯,如果不愿意也不会强迫别人喝酒。可以说这是文化水平提高,全民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也是农村整体物质财富改变的结果。
过去很多人喜欢在酒席上喝酒,是因为家里条件差,平时喝不到酒。如今家庭条件好了,想喝酒随时都可以喝,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其实体现在农村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喝酒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其次,全国严禁酒后驾车
过去在农村,吃酒席以后,大多是走路回家。那时候农村连公路都没有,更别说机动车了。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去给外婆祝寿,父亲喝多了,坚持要回家。结果走在半路上,就倒在草地上,醉得一塌糊涂。我和母亲两个人就坐在旁边守了整整一天,回到家时,天上的月亮已经升到半空。那时候根本不存在酒驾问题,因为既没有这样的法律,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有机动车,有的是二轮摩托车,有的是三轮摩托车,有的是四轮小轿车。不管哪种车,都严禁酒后驾车行为。以前只在城市查酒驾农村并不严,但现在全国各地查酒驾的行为越来越严。
不管你在哪里,只要喝了酒被查到了就要受到处罚。正是因为不允许酒后驾车,让很多农民在酒席上会收敛很多,不再饮酒。即使有些农民喜欢喝酒,在知道酒后还要开车的情况下也会控制,或者是其他人会劝其少喝。毕竟酒后驾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不仅要对他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再次,更加关注健康问题
俗话说,小酌怡情,大酒伤身。如果在家里,偶尔喝一点,对身体没什么伤害。但是整日酗酒或者是经常醉酒,对身体的伤害很大。过去大家都没有这个意识,只要是酒席,肯定来者不拒。但现在人的健康观念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会有意识地控制饮酒。一来是为自己的健康考虑,二来也减少麻烦和负担。
其实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现在在农村酒席上喝酒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喝酒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知道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喝多了对身体伤害大。
老一辈人上了年纪,这种习惯几乎不能改变,但在儿女亲人的劝说下也会有意控制自己的饮酒量。比如说,我父亲喜欢喝酒,每次出去吃饭我都会劝他少喝一些。而我自己几乎滴酒不沾,当然也不是不能喝,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喝。
总而言之,现在农村酒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拼酒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即使你想喝酒,也仅仅是随你心意,不会强烈地劝酒。如今大家在酒桌上都遵循喝好就行,千万不要喝醉,醉酒容易误事,更容易伤身。大家觉得呢,你们当地农村酒席上,喝酒的人还多吗?还有没有人过分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