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条“河南的长豆角即将抵达山东”的抖音视频,在网上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视频里一辆装满豆橛子(长豆角)的货车在高速上疾驰,就这么个场景,把全山东的网友都给急坏了。
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全是山东网友在线“崩溃”……
“请立刻调头回去,高速费我出,谢谢”。
“请山河四省签署互不送豆橛子条约……”
这让不少外省网友一脸懵圈,心里直犯嘀咕:“为啥山东人这么抗拒豆橛子啊?”
在山东,豆橛子那可是夏天的“霸主”,产量大到超乎想象,家里但凡有块空地,长辈们必定架上两垄豆橛子。
这东西生长速度简直像打了鸡血,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它长的速度。
亲戚之间还流行“分享”,只要有一家种了豆橛子,至少能“祸害”5家亲戚。
于是乎,山东人在夏天就陷入了被豆橛子支配的恐惧,早餐炒豆橛子、中午豆橛子炒鸡蛋、晚上豆橛子焖面,一天三顿,顿顿不离豆橛子,天天如此,就连学校食堂也跟着“凑热闹”,想躲都躲不开,能不招人嫌嘛!
不过,抛开这“过量”的烦恼,豆橛子其实是个营养丰富的宝藏蔬菜。
从营养成分来看,豆橛子的蛋白质含量那是相当出色,是辣椒、黄瓜、西红柿的好几倍。其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在豆类蔬菜里也算可圈可点。
不仅如此,它还富含钙、磷、镁、钾、钠、铁、锌、硒、铜、锰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在酷热的夏天,为人们补充不可或缺的营养。
在山东,豆橛子的吃法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山东人做不出来的。
最家常的就是清炒豆橛子,大铁锅里慢慢炖煮,把豆橛子炖得肥肥扁扁的,火候恰到好处,口感绵软,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饭店里的干煸豆角也很受欢迎,蒜末和干辣椒往锅里一放,瞬间激发了豆橛子的野性,再加上油盐酱醋的调和,那味道热烈劲爽,就着煎饼吃,简直是夏日里的一大享受。
豆橛子炒肉也是经典搭配,豆角和肉片在锅里碰撞出美妙的滋味,有时还会加入土豆一起炖,豆角吸收了肉香和土豆的软糯,变得更加美味。
要是把豆角斜切成小段,和肉丝一起翻炒,或者搭配茄子、肉片,那又是不同的风味,怎么吃都吃不腻。
蒸豆橛子也别有一番风味,把豆角切成小段,拌上面粉,往笼屉里一放,蒸熟之后浇上香油蒜泥,清爽可口,让人食欲大增。
山东的凉面也能和豆橛子组CP,不管是肉末凉面,还是临清什香面,豆角配上劲道的面条,再码上黄瓜丝等配菜,吃起来那叫一个过瘾。
作为碳水大省,山东的包子自然也少不了豆橛子的身影。
用五花肉末做馅,包上大面皮,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夏天的味道。
还有麻汁豆角,把焯水后的豆角加上蒜泥、麻汁等调料一拌,口感清脆,麻香浓郁,绝对是夏日餐桌上的一道“宠儿”。
不过,吃豆橛子也是有注意事项的。
豆橛子必须充分加工煮熟后才能吃,要是吃了未经充分加工烹饪熟的豆橛子,很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在处理豆橛子的时候,一定要多煮一会儿,炖得烂糊些,就算是凉拌,也要先煮熟再切段凉拌,千万不能生吃。
有趣的是,在山东、河北、河南这些地方,豆橛子产量大,价格亲民,甚至因为太多让人发愁。
可在其他一些地方,豆橛子的价格却贵得离谱。
这可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山东人被豆橛子“折磨”得不行,而其他地方的人想吃还得掂量掂量钱包,豆橛子在不同地区的待遇,实在是太让人感慨了。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部分图片由AI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