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姑苏,古韵与新潮激烈碰撞,蓬勃气息扑面而来。时代奔涌向前,在这浪潮中,每位奋斗者都是主角。传统行业者凭借深厚底蕴坚守传承,新兴领域者依靠创新活力开拓进取,“早安・姑苏” 系列《三百六十行》聚焦姑苏各行各业,呈现姑苏新时代的熠熠华光。
图片由AI生成
“咚、咚、咚——”我在案板上敲出均匀的节奏,清晨的菜场已经准备好迎接新一天的到来,青蒜上的露珠正顺着叶面滚落,鸟鸣与剁肉声互道早安,一唱一和间铁盆的脆响、水龙头的“哗哗”声适时加入,一曲晨间市井交响悦耳和谐。
我是90后,起初在装修工地工作,后来一位同乡介绍我到菜场学剔骨,我跟着师傅学前腿肉要顺着肌理切、后臀尖得逆纹斩;“梅头肉适合做叉烧”“里脊肉切片最嫩”……那三个月里,我把这些要点都记在本子上,既是备忘,也当作对这段学习时光的记录。
2017年春天,我带着全部积蓄在姑苏扎下根。我在摊位前摆好检测报告,正式开启自己的“小事业”。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与顾客的交流互动是我摊位的特色,遇到不太会烧菜的“小白”,我会讲“三层肥瘦相间最适合做红烧肉”“脑肉嫩,大火快炒最香”“前腿肉做馅时得打水搅”等小技巧。碰到经验老道的叔叔阿姨,我们常分享“里脊肉过红的,不如颜色粉嫩、手感紧实不黏手的”“梅花肉要选纹路清晰、脂肪洁白不发黄的部位”等挑肉知识。日子久了,老街坊都喊我“猪肉小贺”,也夸我“比秤杆还实诚”。
案板前的时光走得快,日历一页页翻过,我在姑苏安了家,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如今用手机下单进货,省去了不少辛苦,冷链车每天准点抵达,日子就像发面馒头般,蒸蒸日上。
——贺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