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不是为了破坏自然,而是为了融入自然。”原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涛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兴义环高”)开展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建造科技示范工程现场验收时对验收委员会专家组的专家们说道。
站在兴义市赵家渡观景台,兴义环高穿过云雾萦绕的群山,一个个桥墩像跃动的音符奏响一首春之歌。
站在兴义赵家渡观景台看贵州兴义环城高速
3月29日,在兴义环高开展的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高速公路绿色建造科技示范工程现场验收工作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开展,经过验收委员会专家讨论打分后,兴义环高顺利通过了本次验收。
穿过水墨金州 又见绿色
“这条路就像从地上‘长’出来的一样,而不是我们修出来的。”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董翔说,在“绿色建造”理念下建设的兴义环高不仅只有交通功能,还有效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化,让当地农产品走出去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甚至其本身也成了一道风景线,赵家渡原本是没有观景台的,现在因为这条公路,自发形成了一个观景台。”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董翔
贵州兴义环城高速是贵州省“十三五”期间《贵州省高速公路加密规划网》重要组成部分,路线起于义龙新区磨盘山,经楼纳、丰都、则戎、敬南、洒金,止于兴义西北破古,项目运营里程62.5Km,利用既有汕昆高速公路兴义西互通位置新建枢纽立交并形成交通流转换。
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兴义环高以“绿色建造·科技兴环”为定位,以建设“安全舒适 节约投资 环境友好 景观优美”高速公路为目标,坚持“质量优良 安全耐久”建设运营思想,将绿色发展理论全方位贯彻公路运作整个系统,以科技创新和项目统筹规划管理为支撑,获得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立项实施。
贵州兴义环城高速
基于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被大力推广应用于兴义环高,科技创新贯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全过程,示范技术共有18项,涵盖了路基、桥梁、隧道、信息化等各方面。
作画喀斯特 妙笔生花
兴义环高地处西南喀斯特山区核心区域,是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石漠化分布广,生态环境脆弱敏感,途经著名的马岭河峡谷一万峰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这对公路建设的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站在绒窝寨隧道(上行)口抬头望去,只见隧道口被绿植包围,山体并没有因为隧道的建设而遭到破坏,这段短距离上坡地隧道完全利用了自然光线照明,实现“零碳隧道”。
绒窝寨隧道(上行)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验收组组长朱合华感慨地说道,“这就是静悄悄进隧道。”
以前建设公路隧道都是直接对山体开挖,破坏周边植物生长环境。如今,建设时采用喀斯特石漠化山区隧道零开挖进出洞技术,通过“微创”施工,周边山体实现“零开挖”,全线26座隧道洞门进出洞施工中推广应用,共计减少8.9万方土石方开挖,减少植被破坏4.7万平方米。
顺着兴义环高抵达我国山区首座大跨径钢混结合梁悬索桥——峰林大桥,是兴义环高横跨马岭河峡谷的主要控制性工程。
峰林大桥
站在桥边观景台,顺着大桥望去,一路绿意盎然,让人忍不住与这幅美景合影留念。
“我们一边建桥梁高桩承台,一边向前推进,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植被。”胡涛介绍道,大桥运用了整体横梁预制装配化成套、喀斯特山区陡坡地段桥梁高桩承台等多项技术,使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原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涛(左一)正在给专家组介绍道路建设新技术
守住绿水青山 科技赋能
在楼纳服务区,一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这里的电来源于被广传为“星空隧道”的小店子隧道、旧屋基隧道、双山隧道的应用光伏发电、DFLED灯低位照明、智能配电、能耗智能监测和隧道拱顶储能发光诱导标等多项技术。
楼纳服务区内新能源车辆正在充电
在兴义环高运营后,为延续绿色科技建设理念,充分扩大科技示范效应,通过资源配置,在沿线收费站及服务区屋顶、隧道出入口、路基中央分隔带等空闲用地范围配套实施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满足沿线隧道照明、设施设备、办公生活区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8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1.82万吨以上,成为贵州首条绿色能源高速公路。
距离楼纳服务区不远的楼纳村村民正在路边种植树木,如今村民们的出行并没有因兴义环高的建设而改变,只因为施工图调整了原本路线横穿并占用基本农田约210亩将相邻的三个村寨分割纵断面的方案,改为沿山脚走向以隧道方案穿过。
虽然增加了投资,但节约用地180亩,对原始地貌几乎没有破坏,守住了绿水青山,并避免了三个村寨的分割,维持了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出行方式,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预留了广阔空间,还村庄以宁静,让自然和谐。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义龙新区顶效镇楼纳村
此外,在兴义环高的建设中,还通过挖用平衡调配实施方案,实现57公里“0弃方、0借方”;通过应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景观仿真技术,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准确度,实现高速公路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路域环境的自然融合和景观协调;首次在贵州省绿化养护领域推广应用协同控制滴灌技术,根据植物情况调节用水量和需肥量,达到节约用水、精准养护的目的等。
“希望我们修的公路在解决交通的同时,对大自然的破坏越来越少。”董翔说,今后将把兴义环高建设中总结的技术经验推广到其他道路建设中。
看见最美风景 匠心建造
兴义环高科技示范工程示范创建至今,已形成标准规范7项、施工工法11项、技术指南4项,出版科技专著1部并入选2022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获得专利授权1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原创性论文25篇,培养了一大批交通科技人才。依托科技示范工程的创建,项目被评为贵州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荣获贵川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公路交通优秀设计一等奖等50项荣誉。
“我们从盘兴高速开始研究‘绿色公路’的相关技术,已有近10年时间。如今从成果体现来看,兴义环高的技术更成熟且可复制推广。”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说,今后还会探索实施新技术并制定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为贵州高速公路建设贡献力量。
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
“车在景中行 人在画中游”,兴义环高随着峰林起伏蜿蜒曲折,横跨马岭河峡谷、穿越万峰林腹地,宛若长龙,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一座座桥梁高耸入云,气势恢宏,是名副其实的最美峰林公路。
贵州兴义环城高速
兴义环高的建成,不仅实现了高速与地方公路近距离互联互通,更有效地将周边旅游景点串联成一条旅游线,去马岭河峡谷、万峰林、间歇泉、楼纳田园综合体、鲁屯古镇、云屯公园等多个旅游景区或特色小镇更加便捷,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保效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