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婚俗按照传统习俗,婚前应由男方布置好洞房,房内一切全新, 一般都是红色和粉红色的。为确保生机旺盛,把新娘的用品先送入洞房后, 叫一个男孩坐在床上或在床上滚一次。举行婚礼前,还要举行“梳头”仪式, 以标志男女都已成人。
新娘通常是白天穿西式礼袍,晚宴时换上红色或粉红色晚装,新郎则是 西装笔挺。
新婚夫妻到达新郎家时,新郎要对准车门踢一下,象征他拥有妻子。在 门槛处,新娘跨过一盆冒烟的火炭,以驱除鬼怪。进门后,新婚夫妻跪拜家 神和祖先。他们在祖宗牌位前鞠躬三次,以示成婚。然后举行献茶仪式,使 婚礼正式合法化。
新郎的父母并坐在两张椅子上,新婚夫妻分别向父母各献一杯茶。
喝茶 后,父母把茶杯连同红包放回由亲友捧着的盘子。红包里可能是钱,也可能 是珠宝。给父母献茶后,接着便是按辈份轮流献茶。客人通常不参加这项 仪式。
经过这些仪式后,新婚夫妻到新娘家去拜访家人,下午一同到公园摄影 留念,晚上设宴招待所有的亲戚朋友。
新婚夫妻逐桌劝酒,每桌客人都站起 来,举杯高唱“饮胜”,把声音拉得长而且尖,每一桌间经常互相竞争,看谁 能唱得最久。宴会充满喜乐气氛,大家尽情吃喝。
赴晚宴时要注意,服装的颜色应避免白色、黑色和藏青色。准时赴宴是 不礼貌的,如果请柬上注明是下午7时半准时入席,那么8时是客人开始到 达的最好时间。
如准时到场,无异承认自己是个贪吃的人。
新加坡华人大体上有海南、福建、广东(客家、潮州)、三江(江苏、浙 江、江西)几种籍贯,他们的婚俗都受原籍的影响,有些风俗明显过时,与 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华人社会正在讨论如何移风易俗,既要拋弃陋习,又要 保持自己的历史传统。
印度人婚俗新加坡的印度教徒,尤其是泰米尔人,一般在吉宁庙女神 面前举行婚礼。婚礼由祭司主持,先在地上铺上席垫,作为新人的座位。祭 司祈祷驱邪后,新郎坐在垫上,先由祭司为他挂花环、洒圣水和黄米,然后 到后面换衣裳。这时新娘出场,同样也由祭司挂花环、洒圣水和黄米,然后 去换衣服。
接着,新郎新娘双双出来,婚礼便正式开始。首先,在新人面前 安放一炉红火、一株幼树苗、椰子、黄米、黄姜、槟榔、鲜花及圣水等。新 人先向女神跪拜,然后男左女右坐在垫上。祭司宣读证婚词后,如是南印度 人,即由新郎系金盾项链于新娘颈上,表示接纳为妻。
新娘额上画一红点作 为结婚标志(北印度妇女的结婚标志是臂上套一只手镯,头发分界处画有红 条纹)。这时亲友们向新人撒一把黄米祝贺。新人互相对换座位,双手执束鲜 花,双方父母各为儿女撒黄米、洒水,双方父母及长辈轮流拿新人颈上的花 环向女神一拜,然后再挂回新人颈上。
接着伴郎拉着新郎的无名指,新郎拉 着新娘的无名指绕三圈,回到坐垫前,新人互换花环,并挂在颈上。这样重 复三次之后,新郎踏在“磨石”上,由伴娘把两枚银戒指套在新娘双脚的第 二趾上,而新郎的脚趾则已预先套上戒指。新郎从水盆中捞出一支小汤匙交 给新娘,然后新人又并坐回原来位置。
接着新郎把剥壳的椰子放在新娘手上,
新娘把椰子放在米盆中交给祭司。祭司为新人祝福。礼毕,新郎新娘起立向 房门走去,这时女方父母已站在门前,新郎向岳父母跪拜,岳父母为女婿祝 福后将他扶起。最后新郎带新娘回家。回家前在庙后栽一棵幼树,并将两人 的花环挂在树上。
三日后将树移回家栽种,象征子孙昌盛。植树后,去庙中 结婚办事处签署结婚证书,婚礼才告结束。
上一篇:少数民族用英语怎么说?
下一篇:想要一些简单的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