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填仓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与屈原有关。据说,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直言谏政被流放,最终选择在汨罗江投河自尽。为了避免鱼虾噬食屈大夫的遗体,群众纷纷划船、投菖蒲以示哀思。填仓节亦由此而来,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习俗。
在填仓节这一天,人们会挂菖蒲、艾草于门楣,或佩戴香囊以驱邪避灾。同时,家家户户也会包糯米粽子,以象征屈原投江时人们投入江中的饭团。而在江南地区,人们则更为注重划龙舟、赛龙舟的活动,以纪念屈原的伟大精神。
填仓节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仅承载了对屈原的怀念和缅怀,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填仓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感谢您阅读本文,通过深入了解填仓节习俗,相信您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