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腊梅重庆人喜欢春节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其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从腊月开始,不论你到花市还是在普通街道,到处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
2.腌腊肉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
3.扫阳尘在祀灶前后至除夕,都要有一次卫生大扫除,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在这一日都扫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擦一擦。
4.守岁大年三十很多人都要玩到零点以后或者通宵。到了除夕午夜12点,一家人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气球踩破,发出类似鞭炮的响声,以示辞旧迎新。
5.拜年大年初一,重庆人不出门守在家里。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会扫走家里的财气哦。大年初一不能睡午觉,重庆人称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
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
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
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
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该都来陪哭。
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
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
(一)重庆结婚习俗有哪些
1. 重庆结婚习俗—土家族“哭嫁”
古时候,土家族的出嫁的女子在出嫁前都有“哭嫁”的习俗。为了能准备好哭嫁,土家族的女子懂事后就要开始学习哭嫁,从出嫁的女中观摩哭嫁,从中学习。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
2.重庆结婚习俗—闹洞房
闹洞房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婚礼习俗,在重庆,闹洞房为了图个好玩,有时还会戏弄新人。在重庆铜梁县,闹洞房时,不止新人被戏耍,新郎的父母也是被戏耍的对象,他们有抬箩兜,坐肩舆,化花脸,抹锅底灰,装叫花子,捆红绳,背竹竿等闹洞房的习俗。到最后新人被闹罢,出来挨个发红包了才能结束。
(二)重庆结婚有什么讲究
1.在新婚前夜,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有“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的意思。
2.结婚当天到晚上睡觉前,所有人都要远离新床,不能让人坐在新床上,新郎也不能碰到婚床的床边,在那里的说法是碰到会不吉利的。
3、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4、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姑姑嫂嫂不能相送。
5、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外家财运。
6、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回外家,即为归宁。但切记当天需在入夜前赶回夫家,不能在外家过夜。
7、结婚后的四个月内,新娘不可叁加任何婚丧喜庆的仪式,以免冲喜。
8、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9、新婚四个月内,除非必要(如蜜月旅行),新娘也忌在外过夜。
1、熏腊肉
杀好的年猪很大一部分都被拿来做腊肉、香肠了。炕腊肉的时候,一堆人围着火坑,守着熏肉,很有感觉。灌香肠一般都是妈妈、奶奶的事儿,现在还能想起她们一遍灌肉一遍用针扎香肠放气的场景。
2、扫阳尘
除夕前几天,家里必定会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扫除!上至天花板,下至沙发脚,不留一点尘埃!
3、贴春联
过年前会在家门口贴上春联,门上贴一个倒着的“福”字,寓意福到家。
重庆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俗,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大同小异。
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1、土家族“哭嫁” 哭嫁,在土家族是一门传统艺术,有着渊远的历史,在土家族女孩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始学习哭嫁,传说不哭的女孩不可出嫁,在以前相对比较闭塞落后的年代; 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就会产生各种埋怨和诉苦的哭词,而今土家族也和其他族一样婚恋自由,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并发展成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
2、闹洞房 闹洞房是自古以来都有的婚礼习俗,在重庆,闹洞房为了图个好玩,有时还会戏弄新人。
在重庆铜梁县,闹洞房时,不止新人被戏耍,新郎的父母也是被戏耍的对象,他们有抬箩兜,坐肩舆,化花脸,抹锅底灰,装叫花子,捆红绳,背竹竿等闹洞房的习俗。
到最后新人被闹罢,出来挨个发红包了才能结束。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个人意见,中秋节,不一定只吃月饼的,对吧,因为在月饼上来说,不容易体现出地方的差异。
最好买重庆的地方味浓厚的食品,就不知道你那恩能够否买到了。
最简单,当然也是最能体现的,就是请他吃重庆的火锅了,在你那里如果能找到一家比较正宗的重庆口味的火锅的话,朋友,我相信他多少会明白你的用心的。 重庆小吃还有:口水鸡,棒棒鸭,夫妻肺片,水著肉片等。
: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有避邪驱瘟之意。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当然还有比较普遍的就是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赛龙舟啦,这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端午节习俗。
鞭春牛便是春天里最早开始的乡间习俗之一。一般会在立春当天举行,这一习俗流传已久,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中“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说的便是这一景象。鞭打春牛,既表示送走冬季的寒冷,同时也是春耕即将到来的信号。人们会提前用泥土糊出一头牛,立春当天,用鞭子抽打,直到土牛被打碎为止。碎在地上的泥土会被村民们带走,扔进牛棚中,据说能保佑牛一年的平安健康。
栽秧酒是紧接着的一项重大习俗。由于栽秧算得上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农事活动,又因为重庆山地地形,栽秧多依靠人力且消耗更大,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抱团合作的栽秧模式。栽秧时节,村中劳动力集中起来,一个院子或一个生产小组,大家先排好栽秧的轮次,一班人马,今天你家,明天他家。
在重庆农村,还有一项特殊的春日习俗,当春天里毛虫开始大量出现之时,人们会“嫁毛虫”,通过焚香念咒一类的方法,将毛虫“嫁”到深山中去。在这一习俗中,人们也会祈求虫害都远离庄稼。
重庆之前有订婚的习俗,但是现在很少见了。
就比如说现在都是双方的父母见面协商结婚事宜,主要是定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是多少。再然后呢,是到结婚日之前肯定还有大把的时间的,可在这段时间里就是要添置两人结婚所需要的东西,我们以男方给女方的东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