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风尚。回族讲究任何场合下尊敬长辈的良好风尚,讲究任何场合尊卑长幼的身份。如同桌吃饭,年长者 入上席,老人先入座,每一道菜年长者动筷子后,其他人再动。退席时众 人接“都哇”互说“色俩目”,要等年长者先离席,大家才可以走。
长辈和 客人谈话,晚辈不得插话。回族敬老礼仪方面的教育,从孩子牙牙学语时便开始了。生活中晚 辈见了长辈,远远就要停步或下车伫立,然后恭敬地道“色俩目”,问候: “你老人家好吗? ”回族认为亲友长辈登门,是最荣幸和吉祥之事,俗有 “客人带来了‘拜里克提’(吉祥幸福),客人带走了‘暑哈默提’(不幸和 灾难)”的回回谚语。
平时客人来了,要远迎高接,热情招待;客人离开 时,老少皆出门远送。回族家庭儿女出远门,要先向父母要口唤(即同意),否则不能离开。 远道归来要给父母问安絮叨,一则请安,二则汇报。回族晚辈的家事中, 舅父的地位举足轻重,无论婚丧嫁娶,还是过回族三大节,都要请舅父参 加,而且让他坐上席。
回族把敬老和孝道,视作最重要的美德。
回族的男孩子一般到12岁,最迟不超过15岁,要将生殖器的包皮割掉,回族穆斯林俗称“做逊奈提”,也叫行割礼或成丁礼,这是回族穆斯林人生之途上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
回族穆斯林为什么要行割礼呢?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十二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奈”的宗教功课,因此要割包皮,开始他的宗教生活;同时,也表示他已成人了。
这种礼仪,也可以说是“成丁礼”。这种礼仪,日久成俗,慢慢地成为回族的风俗习惯。
割礼这种习俗据说起源于犹太教,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犹太人中间,割礼实际上是履行与上帝之立约、确定犹太人身份、进入婚姻许可范围的一种标志。
现在,割礼早已不局限于犹太人,也不限于男子,而是盛行于世界很多民族的少男少女之中。在非洲,50多个国家中有30多个在不同范围内实行割礼。其中,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等国家,大约有80%的男女实行过这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