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过年的习俗有:
春节期间的习俗,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动,年味浓郁。
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具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
扩展资料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1、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
2、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3、贴年画: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4、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5、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事实上,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还是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值得一提的是,春节的起源原本就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势也是多种多样。
那么,春节的由来是怎样的?
话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异常凶猛。“年”一般都是深居海底,等到每年除夕的时候才会上岸,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人都会逃往深山。有一年除夕,村子里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有一位老婆婆见他很可怜,便给了他一些食物,那老人却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把‘年’兽撵走。”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见老婆婆家的门口贴了大红纸。“年”兽见状大叫,就在这时,院内突然传来一阵炸响声,“年”兽吓得发抖,不敢近前。
就在这时,老婆婆的家门大开,那位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逃难的人回到了村里,见村里没有被破坏的迹象,都非常惊奇。这时候老婆婆才意识到是那位老人的功劳,于是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自此以后的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驱赶年兽。
不过,对于第一次过春节的朝代,现在也不清楚。
南方过年的习俗:
1、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2、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3、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4、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5、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有吃年糕拜妈祖的习俗。福州市作为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封建传统习俗比较多,城市比较迂腐,春节还有吃年糕和拜拜妈祖的迷信习俗。
1 湖南有很多春节习俗。2 春节期间,湖南人有扫尘、贴春联、挂灯笼等传统习俗。此外,湖南还有舞狮、舞龙、放烟花、放鞭炮等习俗活动。3 在湖南走访亲友、品尝汤圆、观看民俗表演等活动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此外,近年来,湖南还兴起了文化旅游的春节新习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春节期间,南昌有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习俗,比如:
1、拜年:家家户户都要互相拜年,传递喜庆的祝福。
2、烟花爆竹:大家都会在春节期间购买烟花爆竹,以尽快将过去新春期间燃放,赶走降霜。
3、对联:家挂上贴春联,门上写楹联,以示新春到了,带来美好的祥和。
4、放鞭炮:放鞭炮是南昌春节习俗中最盛行的,它能够发出振奋人心的声音,让每个人提升春节的气氛。
5、贴春联、剪窗花:贴春联、剪窗花也是南昌春节的一种习俗,它们可以为家里的室内装饰增添一丝新春的祝福意味。
河源春节习俗、
一,大年三十下午贴春联,然后就是去祖伺烧香拜祖宗放鞭炮,回家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二、重头戏初一零时家家户户打开大门迎接财神。
三、大年初一到祖伺拜祭先祖。
四、大年初二探亲访友,五、年初三早上起来大扫除,过年节目丰富多彩很难一子描述了。
芜湖的传统的过年习俗分有“送灶”、“除夕”、“正旦迎春”、“破五接财神”等送旧迎新活动组成。
送灶:民间人们认为灶神主掌一家祸福,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由主妇备香烛、纸马、枣汤恭送灶神上天奏好事。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谓之除夕,这一天,插冬青、柏枝于门楣,换门神、春联、张贴年画、福字。堂前一般贴“万事如意”“百无禁忌”,农家则贴“四季平安”、“五谷丰登”等一类吉利语。除夕,是追踪思远的日子,又是全家大团圆日,当家家祭祀过天地、祖宗、点燃爆竹后,全家吃年夜饭,长幼全集,按辈分依次挨坐,说些吉利话之后,家长首先下箸吃的是“安乐菜”全家人跟着洗嚼品尝。席上就连平日滴酒不尝的妇女、孩童也要抿一口甜酒。此夕,晚辈要向长辈叩拜辞岁,当然,同时也就拿到了压岁钱。室内院落是灯火辉煌、嬉笑玩乐、通宵达旦,曰之“守岁”。时过子夜,迎来新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平辈互相祝贺。
不参与任何的拜祭活动,不适宜过多的走动,平时注意饮食即可。
下一篇:从成都到黄龙风景区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