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灵泉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畔之龙泉山,风景秀美,乃建寺安僧之宝地,也是度假旅游的圣地,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
龙泉山,在汉晋南北朝直到隋代,名叫江夏山。唐初称为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在唐天宝末年,由当朝宰相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准,故称为灵泉山。宋代后更为现名——龙泉山。
龙泉山从西汉起,就有一些文臣武将、隐逸之士及骚人墨客,纷纷迁入灵泉幽谷居住,建造亭台楼阁,花圃莲池,登山赋诗,凭栏怀古,写下了不少韵味无穷的诗篇。被视为“世外桃源,诗乡福地”。据《灵泉志》记载,在7.6平方公里的环山盆地上,或依山设亭,或随水为榭,分布着“听松亭、远眺亭、大观桥、万卷书楼、莲花池、龙龟戏鱼池、春露亭、万寿台、晴雨井、瑞芝堂、白云窝、灵泉寺、思亲台”等十余景。萊垍頭條
灵泉寺,位于玉屏峰东麓,是武汉地区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建于公元749年,毁于明清。古灵泉寺有名僧晓然,俗姓李名洞,江都(江苏扬州)人。垍頭條萊
灵泉寺当初的建筑规模,分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罗汉堂、藏经楼、佛堂、钟楼、鼓楼等一共有99间。寺庙依山势而建,逐层拾级而上,至山顶闲闲亭和白云窝共有七重,殿堂多采用横向长方形布局。法相庄严,胜迹灵显,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响,别有洞天。鼎盛时期规模极其宏大,僧众多达五百余人。寺里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制的古铜鼎一口,重18公斤,珠光亮霞,灿烂夺目。萊垍頭條
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大和尚,应相关部门及广大信众祈请,于2002年承接重建灵泉寺。现重建的灵泉寺位于龙泉山天马峰南麓,楚昭王寝西侧,占地面积100多亩。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艰苦创业,现已宝殿庄严。排楼、山门、流通处、素春斋、财神殿、地神殿、天王殿、钟楼、鼓楼、准提阁、龙王阁、大雄宝殿、方丈楼、僧寮、客堂、上客堂、斋堂、厨房、居士楼,拔地而起,已建成建筑面积达16700平方米。頭條萊垍
灵泉寺原名最初由寺之开山祖唐代高僧晓然所取,到了北宋初年,寺僧李无怀改名为龙泉寺,现在重建山门后的寺庙又恢复唐代的名称——灵泉寺,一期工程2002年春动工,共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萊垍頭條
重建的灵泉寺位于龙泉山天马峰南麓,明楚昭王寝西侧,环山拥翠,林泉清幽,风景极美,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寺院整体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红墙金顶,煞是壮观,远远望去,重重的楼阁,无尽的庄严,依序而起的建筑有:牌坊、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客堂、上客堂、斋堂、方丈楼、僧寮、财神殿、地神殿、准提阁、龙王阁、素春斋、流通处、居士楼、书画院、放生池等,已初具丛林规模。萊垍頭條
如今的灵泉寺。目前寺庙在建的二期工程包括往生堂、海会塔、药师七佛殿、五百罗汉长廊、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已经僧人公园,寺庙整体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大型佛教道场之一。萊垍頭條
下一篇:凯里古镇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