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风景不错,值得游玩
外滩介绍:有人说“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 外滩的精华就在于 52 幢风格各异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建筑群。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20 多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著名的中国银行大楼、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色调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也惊人地协调。
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白天去,可以细观两岸建筑。深夜去,关了彩灯的外滩是情侣们的世界。黄浦江上轮船的汽笛声使外滩显得更宁静,你可以细听这个城市最深处的声音。
浦西尽头的外滩,曾经容纳过千千万万游人,可此刻却是如此孤寂凄凉。曾经令人潮起潮落的滩头,今朝却掩映在荒芜的景色中,给人以沉重的怆然之感。
无尽的思绪灌溉着这片醉人的土地,游客曾经经过的踪迹,在风吹雨打中慢慢消失,越来越远。
外滩传承着多少无奈,也藏着多少未解之迷,静静地瞧着,伫立于时间的宁静间。
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
由四面落地窗构成的270°江景能够纵览东方明珠四件套及万国建筑群,拍照无敌,同时是多个影视节目取景地,这间客房价格亲民,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个选择。
1、外白渡桥,始建于1908年,在中山东一路,不仅是中国第一座圈钢筋结构的铆接桥梁和高桁结构桥。外白渡桥在晨光太阳升起时,太阳下山时,以及夜色中拍照是最美的,如果做攻略的朋友会发现很多摄影师会选择那几个时间点拍照,阳光斑驳的投射在桥或等下的外白渡桥格外的美丽。
2、外滩十八号,始建于1923年,南京东路口,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总部前身,后经过修葺,现在俨然一家变成一个集世界时尚品牌旗舰店,国际著名餐厅、酒吧和艺术展览馆为一身的顶级综合消费楼,所以来外滩如果你要买买买,别错过哦。或者在门口拍照也是非常美丽的。
3、汇丰银行大楼,始建于1923年,中山东一路12号,大楼内里的大厅穹顶有大型的镶嵌画,由当年意大利工匠制作,气势宏大,栩栩如生,华民啊外圈 的12个星座粉笔对准穹顶下的8幅壁画,如果你是星座控,可千万别错过了。老实说,我也是无意中发现的,进去之后就被惊艳到了,里面的工作人员素质非常的高,只要进去观赏的时候保持安静,你会体会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美好。
4、外滩6号,始建于1897年,中山东一路,哥特风的小尖顶和老虎窗在外滩建筑上显得非常的耀眼,这个童话阁楼是外滩历史上最悠久的建筑之一。所以爱美的你,如果去外滩,别错了哦,如果是女生,角度选好了,分分钟让你少女心爆棚。
5、光大银行大楼,始建于1914年,中山东一路29号,典型的艾奥尼柱式和入口门廊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断山花,非常鲜明的浓浓法式风情。如果你是摄影发烧友,拿起你的相机和广角镜头,尽情拍吧。
6、圆明园路,外滩对面。过马路对面直走可见,这个区域都完整保留着一片;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区域,是外滩“外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现代城市的源头。非常的适合拍照。
外滩防洪墙处的风景最好 首先,洪墙的高度为.4米,可以将外滩景观尽收眼底,视野开阔;其次,外滩防洪墙的立面上,塑有中西合璧的个著名建筑模型,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建筑之美;再次,夜晚外滩防洪墙会点亮各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灯光,更增添了夜景的无穷魅力 如果你在上海有限制的时间内,外滩防洪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特别是在夜晚灯光下的美景更加迷人,这个景点绝对会让你流连忘返
上海外滩保安非常的严格,首先,一点外滩作为上海是重要的游览名胜,平时情况之下,人数都非常的多,如果赶上节假日的话,外滩的游览人数将会更多,所以说安保一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世界,所以说在外滩的保安相对来说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各方面的素质都比较高
所谓外滩,在黄浦江以西(简称浦西),是指黄浦区靠近南京路步行街的一段沿江地带,以租界时期建筑为主,黄浦江以东是指浦东新区陆家嘴附近的一段沿江地带,以新式超高层写字楼为主,两段外滩隔江相望,夜景各有情调,也可以到浦西十六铺码头乘船到外滩看夜景,新、老外滩,古典与现代并收眼底。所谓北外滩,即上述外滩景点之外,向北开发的沿江地带,与外滩区域还是有明显的落差,与此相应的概念是外滩,包括浦东沿江和徐汇沿江南段。
外滩位于上海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外白渡桥,东面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集中地。外滩矗立52幢风格各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直到1945年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
能
海底捞火锅(外滩店)-
地点在南京东路外滩中央五楼很好找。
外滩(英文:The Bund;上海话拼音:nga thae),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外滩的“外”应是“外国”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叫黄浦滩。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国人,“外国”这个词开在社会上广泛使用。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了一则广告,使用“外滩”代替“黄浦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