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于2005年12月22日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据了解,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指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近年来,衡阳市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原则,“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上世纪九十年代,“湘南学联纪念馆”被授予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抢救性开发了彭玉麟故居“退省庵”、“清代古民居”等一批衡阳文化遗产。今年初,“衡阳湘剧”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祁剧”、“衡山影子戏”、“瑶山谈笑”、“敖山庙会”被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详见
谢谢采纳
上一篇:清明节有哪些民俗?
下一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手抄报(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