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2493米,而梵净山最高峰凤凰山2570米.
嵩山顶,一般指峻极峰,是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91.73米。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是名符其实的,峻极峰的景色与众不同而异常吸引人的。
沿着整齐的台阶向上,路会一下子变得陡峭起来,爬过几段非常陡峭的山路之后就来到了峻极宫。峻极宫背依嵩山峭壁,气势非凡。继续向上,一直爬到白云深处,峭壁之颠,三个多小时即可登顶,这时你就可以体会“嵩高峻极”的感觉了。如果遇到大雾弥漫,不要说峻极了,路都会看不见,可以享受一下仙人的待遇。
应该是:2293米的承德第一高峰----东猴顶的顶峰
比较著名的------
市中心:佟山、会龙山、松鹤山、石油南山、尖山、棒槌山、蛤蟆石、红庙山、罗汉山、沙子梁、九花山、僧官帽。
市郊:天桥山、馒头山、偏岭、双塔山、广仁岭、西武烈岭、元宝山、鸡冠山、秋窝梁。
在韶关 广东的最高峰为石坑崆,海拔1902米,但与湖南共有石坑崆为五指山山脉的主峰,又名莽山峰、猛坑石峰,位于广东 韶关 乳源县城西北70公里(公路里程)的湘粤交界处,海拔1902米,是广东省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素有“天南第一峰” 、 “广东屋脊” 之称
白 鹤峰,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东南边境,属罗霄山脉北段,是江南第一高山,主峰白鹤峰海拨1918.3米,为江南第一高峰。
南峰是华山最高峰。山间松林迤俪数里,杂以桧柏,浓荫匝地。南峰顶上有老君洞,最高处的岩石上有“真源”两个大字,此外南峰上还有老子峰、炼丹炉、八卦池,这些景点都与老子的传说有关。
老君洞北有太上泉,东流涧下,今称“仰天池”,泉水终年碧绿。在其东面崖下有“南天门”石坊。
南峰上还有明代建造的金天宫,又名白帝祠,供奉的是华山神少昊。在从南峰到东峰的山路上还有两处景点:
一是“避诏崖”,著名道士陈抟,为躲避皇帝征召曾避居此处的山洞中;另一处是长空栈道,栈道依悬崖开凿,游人需手扶铁索木栏而过,是华山上又一险处。
最高峰的说法就夸张了,春秋战国文化是古中国时代第一次文化兴盛时期,对于后世的文化演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谈不上是最高峰,只能说是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文化兴盛的起源。
文化就像是一重重海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下会不断的一重重出现。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某个猿人第一次开始抬头仰望星空,开始进行思索的时候,这样的文化浪潮其实一直都有出现,只不过其程度和演变都不一样而已。
而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则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阶段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文化大浪潮。文化和教育从周朝时期由官府执掌的“官学”整体下落进入士大夫层面。文化从身份的象征变成了士大夫们谋生、提高社会地位的手段和工具,士大夫们需要靠传播自己的文化理念来吃饭,从而诞生了百家争鸣这样的文化大浪潮出现。
从某种程度上说,秦朝的车同文书同轨,也属于一次文化浪潮,在中国人心中深深的种下了“大一统”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虽然热闹,但是也比较混乱,大一统从秦始皇身体力行再到汉武时期的董仲舒提出完整的思想理论,统一了文化浪潮的标准。
有了这样的标准框架存在,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就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但是实际上,在标准内部的演变程度也是非常剧烈的。每一个时代的发展,这种浪潮的演变都会出现。框架内的我们可能体会不到这种演变的剧烈程度,但是跳出这个框架之后,就会有非常不可思议的震撼。
一群热热闹闹的散兵游勇和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哪个战斗力高?这就是统一文化浪潮的特点。
我们的文化从诞生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彻底断绝,始终传承下来,单单这一项,就足够令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文化和文明感到震撼无比了。
佛顶山是普陀山上的最高峰。有人说“不上佛顶山,等于没到过普陀山 ”。从远处眺望,诸峰若拱,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坐索道上山,而后步行下山则是最优选择。佛顶山上可以远观大海和舟山群岛,从佛顶山一路下山,树荫浓密,各类石刻不断呈现,游客也不是很多。若遇上一场云海,白雾缭绕,如波如潮,缥缈恍若仙境,这便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华顶云涛”。
潮音洞
梵音洞与潮音洞的潮音,合称为“两洞潮音”,是普陀山著名的“十二景观”之一。此处海岸曲折往复,怪石层层叠叠,洞口“潮音洞”三字是康熙皇帝的手书。
扇子陡峰
扇子陡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北方15公里处,海拔5596米。所属玉龙雪山山脉。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它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西北,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与哈巴雪山对峙,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奔腾其间。还属于处女峰,有冰川,1991年昆明登山探险协会登至海拔4500米,2002年云南山友“金飞彪”等人登至海拔5100米。
八达岭长城最高点北八楼,海拔888米,为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敌楼,是俯瞰长城最佳之处,故又名观日台。
八达岭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
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
由“把鞑靼”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时,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鞑靼”,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鞑靼”(意为把守鞑靼之岭)的谐音。
上一篇:成都到九寨沟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