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先生邀请!
我们随着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哪些过年的习俗我们更应该坚守和传承?
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改,在国家繁荣富强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更是给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很多丰富多采的内容。就拿过年来说吧,虽然有不少旧的过年习俗和活动已经失去,但却增力了更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富有时代色彩缤纷的过年内容。比如:电影,电祝,春晚活动,上网玩游戏,玩群聊,玩微博微信,上头条发些自已喜欢的照片或诗歌文章等。但所有这些都不能抹去带着几千年中华文明过年习俗符号的某些特有的习惯。虽然历经风雨,沦海桑田,但有些过年(即使是平时也同样如此)的习俗还是顽强地延续下来经久不变。
要知道那些过年的习俗需要传承和坚守,那我们就来搬点一下那些过年的习俗吧。
1)过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因为有官三民四之传说)备些供品祭灶神,让灶神回天宫替自家讲好活,回家后保佑家人生活快乐幸福吉祥如意安康。
2)过小年后开始筹办年货。主要是为老人小孩置办新衣裳,买年画及春联,买鱼,买肉,买鸡鹅鸭,买面粉(作饺子用),做豆腐白,豆腐干,做糯米粿,年糕及供奉祖先用的金银纸铂和炮竹(可不要忘了卖双响炮啊),还有要挺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扫除干净。
3)除久前一天下午(廿九或三十下午),贴好年画和春联后,把神案上的香炉请下来(那是为纪念列祖列宗插香用的神器)擦干净,把炉里旧的香炉倒掉,重新放进新的炉灰(我们海南人叫洗炉)。炉里的新灰是根提各姓氏从大陆什么地方迁入海南了决定。有的用廿蔗叶灰(福建移民),有的用槐树叶灰(三槐树移民)……他们主要是纪念他们发源于大陆的祖先。
4)除夕夜,摆上供品举行祭拜祖宗仪式(供品为人们过年吃用的都要有。先清茶,及酒,及五味),全家人恭恭敬敬跪拜,完毕后烧金银纸铂,放鞭炮庆贺新春佳节开始。
5)八仙桌上炉火?正旺,全家人围着火?炉(俗称围炉)用攴,如果你有几个兄弟感情不错,也可以一起围炉(我们家几兄弟从祖辈起,每年都一起过年,近几年有40多人,还是一起过年,足足安排了5桌)。在年饭桌上,大家互相敬酒,天南地北的聊天好无快活,既增加了兄弟感情,又增添了过年过节的欢乐气氛。当晚要留下鸡脚,鸡头,鸡翅膀不能吃,说是不能吃光,节约着用,留点明年(初一是新年)用。用攴一直到零时,插上第一柱香,再大放鞭炮,才可以休息。这个时候满世界都是炮声,满天都是烟花?的彩霞,最高兴的就是孩子们的喝彩声。
5)新春初一早上五点钟,再次祭拜祖宗,再次围炉用攴,不过谁都不要大声说话(说这是每个人都要学自文学礼貌,要平心静气,和则生财),所吃也是素吃,没鱼没肉没鸡,只有豆腐,芹菜,葱蒜,腐竹,粉丝等都是素菜,意思是每年第一顿饭就要注意勤俭节约,勤能持家俭能富就要从这时开始,还要给孩子们讲明白。
6)早完早饭后,天已大亮,全家就高高兴兴有说有笑的在一起擀面做饺子准备午饭。按我们地方饮食习惯,饺子馅是用韭菜,葱头,蒜头,加点瘦肉就可,也有用椰子肉和芝麻和花生粉做的。饺子有水饺,蒸饺,油炸饺。在午饭时可以吃饭,吃饺子,有鱼,有肉,有鸡肉及素菜等。如果有工夫,还可以自己做年糕。吃完午饭后,每人洗手洗脸干净,穿上新衣服,发红包等,有条件的还要照张全家福照片。红包是人人有份。这一天,一般情况下都不允许到别人家去,因为这一天,我们地方都有出嫁姑娘带着孩子回娘家的习惯。
7)新年初二早饭后,地方的长老带着人们举行祭庙仪式及祭词堂仪式,主要是祭拜移民先祖的功德。吃午饭后就可以进行拜年活动。拜年朋友相聚可以玩麻雀,但更多的是坐着饮茶叙叙旧,或设酒宴边饮酒边聊天,有客自远方来不也乐呼!
8)新年初三,祭神的供品是炒饭(剩饭)及前二天留下的鸡头,鸡趐,鸡脚及煎糯米粿,意思是传递每个人在生活中要节俭不要浪费的精神美德。
9)正月十五元宵(我们地方叫年仔),主要是到万泉河或南渡江看龙船比赛及游灯比赛,可以说是本年第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10)过元宵后几天,各姓氏的村落则举行正式的祭祖(祭词堂)活动,因为词堂里供奉着本姓氏从内地迁琼的列代祖宗的神像及神牌,仪式相当庄严隆重,还要请来八音队演奏,并设酒宴请村中的寿星及孤寡老人庆贺。整个过程约一天时间。
从以上所列10条,我认为无论历史发生什么变化,从我国儒家文化的立场出发,所列10条我们都要坚守和传承。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印记,是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基因符号,如果弃失了,便失去了中华民族之魂,失去了我大中华民族文明的美好象征。
上一篇:《弘扬传统文化》的征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