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首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仔细甄别。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残余的内容。如权力崇拜、个人崇拜、官本位、皇权思想、依附性人格、封建等级观念、任人唯亲、唯书唯上不唯实、男尊女卑、缺乏国民、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反对竞争、轻视效率。又如宋明以后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女子无才便是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这些封建糟粕,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去判断、甄别、筛选和批判。在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时,要有所取舍和选择,取精华,去糟粕,选择那些既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又要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思想精华。要坚决避免和抵制传统文化在传播、普及过程中已经出现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及迷信化、功利化、排外化倾向。同时,对待传统文化,也要避免自大和自卑的心态,而应该持有自尊、自信的心态。
其次,要坚持专门研究与普及推广相结合。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既要通过专门研究对古代思想做出解释和选择又要做好普及推广工作。普及推广主要面对以下几个层面的群体:少年儿童、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和社区街道乡村中的广大群众。其中每一个群体都有大量的传播者和普及者,譬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就专门设立了一个普及工作委员会,这个普及工作委员会在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推广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许许多多的人从中受到了益处。通过普及推广,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为普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对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最后,要注意普及推广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在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时,是原原本本不加变通还是加以现代改进?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前些年,有的地方在中小学普及和推广《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童蒙典籍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删改,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保留原典为好,今人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自有取舍分辨的能力,这一点,我们根本不用替今人担心,我们不要低估了今人的智慧。
下一篇:传统的文娱活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