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从诗中可以得知当时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可总让人感觉作者要表达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嘲讽之意。曾有野史杜撰,清代编撰《全唐诗》的曹寅与同僚戏言:“春城无处不飞花?杨花乎?柳絮乎?无非残花败柳,碍人吐纳观瞻,何美来哉!”大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则反映了寒食祭祀的习俗:“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抒发了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最后一句也透露出寒食荡秋千的习俗。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上一篇:元宵习俗的来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