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
曲高和寡(拼音:qǔ gāo hè guǎ)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对楚王问》。该成语原意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出处: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寓意:宋玉讲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比喻知音难得;后多比喻言论或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含有讽刺意味。他借此委婉地向楚王表达了自己想法,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险境风景好,但也因为路途的艰辛而少有人涉足。
能够走到某个顶峰的人,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人胸怀大志,不甘于随波逐流。另一方面,也容易由于心气过于高傲,从而少了与平凡人的接触。应当控制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仰望星空并且脚踏实地。
不管是曲高和寡,还是下里巴人,都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人喜欢这样,有人喜欢那样,没有必要刻意去贬低别人。生活中,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喜好,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