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匈奴的故事
创始人
2025-07-19 15:43:12
马踏匈奴的故事
马踏匈奴与马踏飞燕



汉武帝时,西汉国势已经非常强盛。为了平息匈奴的侵扰,汉武帝决定派军反击,带兵出征的将领很年轻,名叫霍去病,汉武帝封他为骠骑将军。在祁连山一带,霍去病率兵先后六次打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幸的是,霍去病在24岁时病逝了。为了纪念他,修建了祁连山形的墓冢,墓前有大型的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   



如今,这些石雕陈列在墓前两侧的廊房里,是我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雕群。它们在世界早期的雕刻艺术中,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石雕群中,有驯顺动物,凶猛兽类,其中最精彩的一件是《马踏匈奴》。   



这件石马,表现的是和霍去病生死相依的马。霍在生前就是骑着这匹马征战厮杀,立下战功的。石马实际上是霍去病的象征。石马高1.68米,长1.9米,形态轩昂,英姿勃发,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死难临头的神情。艺术家的动静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汉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艺术家用一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丰功伟绩。战马骠悍、雄壮、镇定自如,巍然挺立。与之对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蜷缩在马腹之下,虽已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露,面目狰狞,、手持弓箭,企图垂死挣扎。作品通过简要、准确地雕琢,尤其是在马的腿、股、头和颈部凿刻了较深的阴线,使勇敢而忠实的战马跃然而出,又好像纪念碑一般持重圆浑。这一作品把圆雕、浮雕、线雕等传统手法结合一体,既自由又凝练,既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又富于雕刻艺术美。   



《马踏匈奴》,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又含有象征主义的构思。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先辈雕刻家经过敏锐的观察和周密的考虑,用精湛的技艺,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艺术丰碑,霍去病墓石刻是汉代艺术质朴、深沉、雄大艺术风格的典范。   



看到《马踏匈奴》,很容易使人想起汉代另一件有代表性的雕塑《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的。这件古代青铜作品,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汉中3日游怎么安排最合理?本地... 最近不少朋友在问,次来汉中玩3天该怎么安排?作为在汉中生活了十几年的旅游从业者,我特别理解大家的心情...
原创 炒... 各位厨房达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道看似简单却容易翻车的家常菜——炒莴笋。有人炒的莴笋脆嫩爽口,带着自...
原创 炒... 各位厨房小能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道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粤式经典——炒芥蓝。有人炒的芥蓝翠绿鲜嫩,入...
延安旅游攻略:一家老小5口人,... 每到暑假或国庆长假,总有很多家庭游客向我们咨询:“我们一家老小来延安,有老人有孩子,行程该怎么安排才...
原创 韩... 韩国明星到延吉旅游,第一次挑战吃羊鞭,惊得嘴都合不上了! 全昭旻等人在延吉录制节目,刚到延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