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而言,在实践中确实有许多难点要克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全社会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只有整个社会普遍形成了共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这种基础作用。目前,有一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吃饭穿衣是家长的事情,教育是学校的事情。
这样的认识误区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除了在校时间外,孩子大部分时间与父母相处较多,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德性养成、健全人格塑造等综合“情商”的培养,往往比学校和社会更加重要。学会做人,主要靠家庭;学会学习,主要靠学校;学会社会化生存,则主要靠社区和整个社会。
很明显,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处在这个三维互动的重要过程中。劳动教育则主要指向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情商”层面培养的问题,更多涉及的是做人的问题。所以,没有家庭参与的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然而,目前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扩展资料:
此外,家庭是“劳动创造一切”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基地。如今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每个家庭满足温饱早已不是问题。于是,有些家长在疼爱心理的作用下,对孩子“有求必应”,很少有家长会在孩子的花销上吝啬。要保证人们的衣、食、住、行,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即生产劳动。
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似乎只要动动嘴巴,开口找父母索要,就可以轻松地得到想要的一切,这样会导致孩子把所得与劳动付出之间的联系割断,看不到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皆来自于劳动,非常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针对这些错误倾向,家长应从小在孩子身上建立基本的认知连结: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是要花钱购买,而钱是靠父母辛苦劳动换来的,这其中包含着“物品-金钱-工资-劳动-勤俭节约”的链条。因此,家庭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而言,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建立各种与劳动付出相连结的思维定势。
针对这些错误倾向,家长应从小在孩子身上建立基本的认知连结:生活中的一切物品都是要花钱购买,而钱是靠父母辛苦劳动换来的,这其中包含着“物品-金钱-工资-劳动-勤俭节约”的链条。因此,家庭对于劳动教育的开展而言,就是要潜移默化地建立各种与劳动付出相连结的思维定势。
上一篇:怎样制作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