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的来源典故
创始人
2025-07-16 11:16:02
东道主的来源典故

东道主来源与《左传》

一、具体来源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郑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舎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寓意

这则典故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国与国之间而言,这句话无疑是至理名言。烛之武很懂这一点,他知道秦君出钱出力,大老远赶来,无非利益使然。但问题是,灭了郑国,秦国实际上是为晋君打工帮晋国增强实力。

相反,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无需动刀动枪,却能得到莫大的好处,亡郑保郑,结果大相径庭。晓之以利,是烛之武成功的关键。

三、拓展

【拼音】dōng·dào·zhǔ。

【释义】原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泛指款待宾客的主人。

【出处】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见秦穆公,要求秦军停止进攻郑国,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这则成语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示例】唐·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用法】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主语、宾语。

【近义词】东道主人、主人翁。

【反义词】客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海,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影响... 日前,记者从市旅游文体局获悉,在11月19日浙江温州召开的2025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暨国际...
景区观光车优选重庆绿爵,封闭式... 在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大型园区等场景中,观光车作为重要的短途接驳工具,不仅承担着提升游客体验的核心功...
飞猪拒退引争议:日本酒店规则写... 近日,随着中国外交部与文化和旅游部相继发布“近期避免/谨慎赴日旅行”的出行提醒,大量中国游客开始取消...
连续6年零投诉!北京靠谱旅行社... 2025年北京旅行社服务质量TOP10榜单权威发布 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携程旅行网、美团旅行、飞猪旅...
央媒看四川丨跟着课本去旅行 行... 每到周末,“跟着课本去旅行”成为亲子游的新热点。学生们带着书本走进实景,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