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明月何皎皎》运用的表现手法并且要简易赏析。
创始人
2025-07-04 10:35:26
0次
问《明月何皎皎》运用的表现手法并且要简易赏析。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 ____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4.古体(1分)
15.A 解析: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画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起羁旅人的思绪。这里用的是“兴”的手法,没有用“比”。 (3分)
16.“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4分)(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
本诗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利用皎皎明月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
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通过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因思乡而内心痛苦的心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