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中受到的启示
创始人
2025-07-01 23:16:17
0次
林徽因传中受到的启示
《林徽因传》是属于他们的爱情也是那样的纠结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爱着,或理性、或感性;或逃避、或追寻;或苦苦追求,会默默付出按而不论以何种方式他们终究都没能逃得出那座看不见的围城,依旧迷茫着,困惑着
林徽因的爱算是最理性的了16岁的她正值花季,在朦胧的雾都,浪漫的康桥,遇到了浪漫而诗意的徐志摩林徽因是莲,骨子里都充满了灵性,徐志摩的出现,满足了她对浪漫爱情的所有幻想,填补了她对诗意生活的所有渴望于是便有了那一场绝美的康桥之恋本该是一对完美的恋人,奈何天公不肯做美,24岁的徐志摩此时已是张幼仪的丈夫及两个孩子的父亲虽然是包办婚姻,既然身为人夫人父,无论如何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林徽因毕竟是理性的,纵然她深爱着徐志摩,纵使她有着无限唯美的幻想,她太清醒了,或者说是小小的她已经学会了怎样保护自己,于是她不辞而别,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徐志摩真是无法想象,小小的她已是这般理性,这般清醒但这就是林徽因,她想要的是平凡而真实的生活,是人间烟火,所以她注定不会为了追求浪漫诗意的爱情而轰轰烈烈地勇敢地爱一场,即使是辜负了自己,辜负了所爱的人
其实林徽因一直都没有忘记徐志摩,冷静如她早已学会如何掩藏自己的悲伤成熟的人总是内敛的后来两人各有所属,但依旧在各自的内心里为对方保留着一块绝地,任任何岁月任何人都无法触及他们的爱,一个绝对理性,一个完全感性,但终归是有缘无份,各自亦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所以我想,理性也好,感性也罢,只不过是每个人爱的方式不同而已,都不可能成为两个人是否圆满的关键最重要的还是缘分,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最终林徽因嫁给了,而徐志摩亦娶了陆小曼可以说这样的结局也没什么不好林徽因想要平凡的生活,相夫教子;而徐志摩有着无法愈合的伤口,需要有人来安抚而成熟稳重,陆小曼温柔多情,可以说,这一次他们都没有遇到错的人然而时间不会有完美,纵然谈不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美好的事物都会有其缺憾陆小曼挥霍无度,百般宠爱她的徐志摩只能疲于奔波,执教于各大学结果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积越深,争吵亦在所难免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婚姻吧,再美好再浪漫也终究躲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每次争吵,徐志摩都会想起林徽因,纵使他亦深爱着陆小曼,但他内心深处的某些伤痛,却只有林徽因可以安抚即使是饮鸩止渴,也在所不惜,同样亦是出于无奈,别无他法直至后来他坠机身亡,始终都对林徽因念念不忘也许过了奈何桥的他,仍在苦苦地等待着林徽因只希望这一次,他们不再身于彼岸,有缘无分
其实林徽因又何尝忘记过徐志摩,既是对她百般呵护,终究是无法取代徐志摩在她心中的位置但这又怎么能怪得了林徽因的,初恋总是刻骨铭心,更何况当初离开亦属无奈既是谦谦君子,也就不该耿耿于怀了但林徽因终究是得到了她想要的平淡生活,想来也该无悔了吧人生总是不得两全其美,有太多的事情都不可兼得,更多的时候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些什么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才能算是明智的,才能追到自己想要的梦
要说林徽因这一对该是够完满了,有一件事情让我读后总是久久不能释怀婚前曾问林徽因说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说答案有很长,要用一生来回答然而林徽因用尽了一生作答,而却没有做到用一生来倾听林徽因死后,娶了他的学生林洙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每个人爱的方式总是不同,我亦没有资格来责怪,更不会苛求我想这样一来,也不过成了林徽因生命中的一个云中过客,他只是在此处完成了一个故事,又匆匆地赶往了另一个故事
最后还有两个人不得不提:张幼仪和金岳霖张幼仪为徐志摩受尽千辛万苦,却没有丝毫埋怨即使是离婚之后,任然无怨无悔地照顾徐志摩的双亲,抚养他们的孩子这位不懂得如何索取的女人,心甘情愿地为爱而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据说张幼仪从来都没有怪过陆小曼,却一直埋怨着林徽因同样是夺了她的丈夫,林徽因却放弃了,而陆小曼毕竟没有辜负徐志摩可见她对徐志摩用情有多深另外一个,金岳霖这位学界泰斗也深深地爱着林徽因,为她终身未娶他始终默默地陪伴在林徽因身旁,像兄长一样无言地付出成了林徽因生命中的过客,他却守候了她一生他和张幼仪一样,爱的如此低如此深,懂得安于默默付出,无怨无悔,让看客不禁为之动容,为之流泪我想,相比之下,这样的爱才更纯粹更值得拥有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