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探店
这家店是朋友推荐给我的。
大概是刚开年的时候,她跟我说了这家店,说是自己吃了很多次,奉为私人食堂。
中间一忙,就忘了。昨天下班,人和天气一样昏昏沉沉, 想吃一口冰冰凉凉的虾油鸡,于是想起了这家店。
夏天吃虾油鸡可开胃了。
他家的虾油鸡, 油汪汪的表皮, 亮晶晶的皮冻,每一层皮和肉间都有腌渍的汁水。
光是看着,就知道味道差不了。
迫不及待,我夹起一块虾油鸡。在嘴巴触碰到鸡皮的一瞬间,那股冰凉像电流般流向舌尖。
微微蹙一蹙眉头,再轻轻咬下, 弹嫩的鸡肉下, 阵阵的咸鲜如海浪层层推涌,最后泛起一丝回甘。
“ 好嫩啊!”
心底有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咀嚼间就能尝出来, 鸡肉不散, 鸡有鸡味;问了之后果然用的是献鸡。
虾油的卤味也不冲鼻,就是连吃两块会觉得有点咸。配上米饭就正好了!
标题的这句话,是老板说的。
乍一听口气很大吧?但能这么说,源于做了30多年餐饮的底气。
老板是个老厨子,18岁在华侨饭店做厨师,后来开了这家店,不做宣传,来吃的都是回头客。
“ 店里基本上的客人,我都叫得出名字。”
我回头一看,才发现来吃的的确都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或者爷爷奶奶。
仔细听,除了后厨传来隐约的锅铲声,就只剩下 此起彼伏的杭州话。
没有扫码点餐,每一道菜都贴在墙上,有些放在明档的冰柜里,看到什么就点什么。
老板其实很热情也很随和。
点菜的时候,老板看我站在那里选了很久,于是就笑咪咪走过来说:“ 都是家常菜,尝尝看就好了。”
越是好吃的店,老板总是越谦虚。
纠结之下,我还要了一道 红烧鱼籽鱼泡和一道 三丁甜豆。
鱼籽鱼泡,和豆腐一起炒,加了蒜片和大蒜去腥。
鱼籽不松散,用舌头轻压之下, 有几颗还会爆开,像爆珠一样。
整一块送进嘴里,香腴糯绵,回味带着一点点的辣。
鱼籽和鱼泡都很新鲜,完全没有异味。整道菜的调味就是正常的红烧口,味道并不重。
鱼泡的口感是很奇特的,软嫩与弹性并存。
吸饱了汤汁的鱼泡就好像在嘴里跳舞一样,不论是下饭还是下酒都是极好的搭配。
我最喜欢吃的是这道红烧鱼籽鱼泡里的 豆腐。
豆腐已经炖煮得微微发烂,入口即化,孔洞间的汤汁里满是鱼籽的鲜美。
腌制与红烧之间,有一道清口的菜制衡就显得恰到好处。
三丁甜豆,就是青豆与笋丁、火腿丁和胡萝卜丁一起炒。
看似简单,但吃过一口之后,一定会被青豆的清甜击中,在心里留下深刻印象。
青豆既脆又嫩,吃进嘴里要用牙齿破开,里面的汁水随即流出来。
之后,你便能感受到那种清甜。
那种甜,不似甜品般直接,而是 如幽幽春风,慢慢拂过舌尖。
饭店的隔壁,紧邻着一家面馆。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两家店的名字是一样的。
于是你就能看到,很多来店里吃饭的客人,都会从隔壁打包一份面来。
我也有样学样,要了一碗 片儿川。
看这碗片儿川的第一印象,就觉得是“正规军”。
雪里蕻、冬笋片、肉片,混着热腾腾的汤头,香气慢慢窜上来。
面用的是碱面,劲道,有韧性。头几筷照例生硬, 看看面条芯, 中间一点白。
汤很鲜,只有薄薄的一层油飘在上面,属于味浓色清的那种。
我就这样,一口面条配着杭帮菜,从天亮吃到了天蒙蒙黑,心里很满足。
写到这里,我去翻翻稿子,发现自己写过的,真正只做杭帮菜的馆子,其实并不多。
但每一位采访过的杭帮菜厨师都说过差不多的话:“ 我做的菜就是杭州家常菜。”
是啊,除了刻意外,哪还有纯纯杭州菜。
所谓的“湖上帮”“城里帮”都已水乳交融……杭州菜就是一个不断吸纳的有机整体。
而在那些正宗与不正宗的争论之外,我关心的, 自然是好不好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