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文化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想象空间。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文化产业大省,广东自然不缺看点。今年,一批文旅企业组团出击,集中展示“文旅+科技+媒体”的融合成果,在数字内容、智慧旅游、文化出海等领域秀出“黑科技”,不断拓展人们对传统文旅的想象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以羊城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正在成为广东数字文旅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创新高地。在这里,一场围绕“内容、场景与技术”的多维跃升悄然发生。
从“创意园”到“文旅高地”,产业蝶变正在发生
曾经的老工业厂房,如今蝶变为文化新地标。近年来,羊城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量文体演出和潮流活动落地:街舞赛事、街头艺术节、音乐会等频频上演,激活了城市文旅消费的新场景,也架起了数字内容与线下消费之间的桥梁。
走进园区,一股浓厚的“数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园区现已聚集超过200家数字文化企业,涵盖短视频内容、AI旅游、青年文化社群、文化出海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一核引领、多链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
百度旗下“小度”是园区内的代表企业之一,其展示的智能眼镜产品,具备AI伴游、AR导航、实时讲解、旅游路线推荐等功能,让游客与景点的互动从“拍照打卡”走向“沉浸体验”。此外,小度还将AI酒店解决方案带到了沙特利雅得国际酒店展,提供智能客服、能源管理等服务,推动中国文旅科技“出海”。
科技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也是产业底层的深刻变革。园区内,不少企业从“内容制造商”向“技术驱动的文化运营商”转型,逐步走出一条智慧化、国际化发展路径。
这一蝶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时间与创新中积蓄而成的能量爆发。从最初的艺术孵化空间到如今的“数字文旅实验场”,羊城创意产业园不断打破产业边界,通过引入高成长性企业、鼓励跨界协作、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出从内容创意、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生态。
营销也要数字化,从卖门票到卖体验的进阶
在数字浪潮中,文旅企业的营销逻辑也在重构。
“我们定位于全球文旅数字化服务平台,希望通过技术和内容的双重赋能,推动整个文旅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广州自我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我游”)市场营销总监刘嘉敏介绍。
作为园区的数字化枢纽企业,自我游通过SaaS系统,已为长隆、东方明珠、融创、华侨城等知名景区和文旅企业提供技术和营销解决方案。其平台覆盖门票、电商、渠道分发、会员系统等多个环节,让“智慧景区”建设更落地、更高效。
“数字化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也带来了效率革命,”刘嘉敏表示,“过去文旅行业更多依赖资源,如今我们正转向以数据驱动的运营逻辑,这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重塑。”
当前,广东发展文旅具备多重优势——人口基数大、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效应明显、岭南文化底蕴深厚,加上政策层面的支持(如144小时过境免签),为数字文旅产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融入大湾区方面,自我游也在与港澳企业开展交流合作,联合打造区域性文旅服务体系。“未来三至五年,我们将继续深耕数字化平台建设,探索AI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同时复制成熟模式向海外输出,提升全球影响力。”刘嘉敏说。
深耕场景创新,乡村文旅有了新打开方式
文旅不仅属于城市,也正在赋能乡村振兴。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入驻企业——广东广大乡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大乡创”),正探索“乡村+文旅+科技”的融合路径,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新型文旅场景。
其中,由该企业主导的“天天惦记·结婚小镇”项目已在广州从化落地。项目依托“百年村落、千头奶牛、万亩良田”三大核心IP,布局“农文旅学”四大引擎产业,推出牧乡奶牛主题乐园、龙潭旧墟电影公社、亲子农场等多种文旅业态,形成复合型乡村文旅综合体。
“我们以‘运营’为核心串联资源,通过民宿、非遗、研学等业态打造完整的乡村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广大乡创董事长邹志雄表示。
他认为,文旅赋能乡村的关键在于内容与场景的系统构建,而不仅是简单的流量导入。“乡村振兴的核心之一就是留住人、活化资源,而文旅是最适合激活乡村空间的一种方式。”
作为最早入驻羊城创意产业园的企业之一,广大乡创见证了园区从老厂房到文旅高地的蜕变,也收获了一些资源支持。在邹志雄看来,“园区的区位优势明显,经常有各类调研考察团来访,为我们带来潜在客户,也提升了企业品牌影响力。”
文旅的边界,正被技术持续拓宽;而数字化的文旅实践,也让文化内容更立体、场景更沉浸、体验更智慧。在“科技+文化”的化学反应中,广东文旅正在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用数智语言连接世界。
文|记者 詹淑真 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