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外滩、安福路、很久以前的烧烤店后,上海又有一个地方长满了韩国人——大润发超市。
你没看错,不是盒马、山姆这种网红超市,也不是奥乐齐、Lidl、Iceland这些新晋潮流去处,就是带点土气的老牌超市大润发。与走亲民路线的大润发一起爆红的,还有里面的土味零食。
与此同时,国内的年轻人们也有着自己追捧的爆款:蜜雪冰城的绿色邮政联名店前挤满打卡人群,万客来超市的“1元袜子”“29元雪地靴”吸引着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从食品到服饰,从老牌商超到新兴品牌,“土味”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构消费图景。
从“被嫌弃”到“真香定律”
在一杯奶茶二三十元、一个烘焙面包二三十元的当下,“土味”产品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极致性价比。
蜜雪冰城凭借“3元冰激凌、4元柠檬水”的价格策略,被称为“奶茶界的拼多多”,其自建供应链与规模化生产将成本压缩至极致。万客来超市则以“线下拼多多”模式,通过直连工厂、压缩装修成本,将服装、日用品价格拉回20年前水平,39元的棉服、2元的碗成为引流利器。大润发的“土豆面包”虽因猎奇出圈,但单价仅4.9元,组合装不足20元,精准切中年轻人“好玩不贵”的心理。
4元一杯的柠檬水带来的快乐,并不逊色于网红奶茶店的限定款;无logo服装只要舒适耐穿,便是好物。这种转向背后,是“反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更愿为实用性与情绪价值付费,而非虚幻的身份象征。
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情感纽带
除了性价比拉满之外,能让消费者大呼“真香”的“土味”爆款们还有其独特的魅力。因为“土味”并非简单、粗糙的代名词,而是被重新诠释的怀旧符号。
湖南零食品牌卫龙将辣条包装成“轻奢品”,模仿苹果发布会推出“Hotstrip7.0”,用反差营销唤醒80、90后的童年记忆。
年货市场上,徐福记酥心糖、达利园蛋黄派等“老牌零食”虽遭年轻人吐槽,却因承载着“家的味道”稳居销量榜首。有网友感叹:“撕开包装的瞬间,电风扇的吱呀声和牡丹床单的图案全回来了。”
正是这种“中式梦核”体验,让土味产品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情感纽带。
对于银发群体,“土味”消费也是维系社会参与感的方式。超市抢购、排队领优惠券不仅是省钱的手段,更是融入社区的社交活动。万客来超市里,中老年消费者熟练挑选无品牌服装,认为“能穿三年就是好货”;大润发的散装糕点区,老人成箱采购,只因“实惠又管饱”。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填补了数字化时代的情感空洞。
当年轻人一边抱怨“齁甜大虾酥”,一边偷偷将奶奶塞的米花糖塞进书包当加班粮;当“雪王”在邮政绿门店里挥舞权杖;当万客来的秒杀喇叭与盒马的黑科技收银台同处一个商圈——这些看似矛盾的场景,恰恰说明了土味潮流的本质:它不追求精致滤镜,却以粗糙的质感治愈消费者;它不标榜高级审美,却用扎实的性价比重建信任。
(海报新闻编辑 张卿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