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宏伟建筑不仅是其历史与文明的象征,也是其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体现。例如故宫、卢浮宫和悉尼歌剧院等,都曾是各国倾力打造的伟大工程。然而,世界上也有两座曾经吸引众多关注,最终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完工的超级工程,其中之一便位于中国。
苏维埃宫是苏联曾计划在莫斯科市中心建设的一座宏伟建筑,斯大林曾豪言:“苏维埃宫殿是列宁的纪念碑,不要怕建得高,要建得更高。”于是,设计的高度达到了415米,远远超过了自由女神像的三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宫殿顶部将矗立一尊75米高的列宁雕像,而宫殿内的大厅则高达100米,直径达160米,预计可以容纳2万人以上。此外,底楼的裙楼还计划设有苏维埃会议厅、博物馆、地铁站等设施。整个宫殿的设计目标是展现苏联的雄心与力量。
苏维埃宫的选址位于克里姆林宫西侧,与克里姆林宫共同构成了东西中央的对轴线。这里原本是沙俄时期为纪念沙皇战胜拿破仑而修建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这座教堂高达103米,自1812年抗法战争胜利后便开始设计,直到1887年才正式启用,耗时75年才完工。教堂内壁画的创作花费了23年,并经历了四代沙皇的统治。最终,它成为了莫斯科最宏伟壮丽的教堂和世界著名的地标建筑。然而,1917年沙俄帝国覆灭后,苏联崛起。为了彰显新兴国家的国际地位,巨大的、宏伟的建筑成为衡量一切标准的象征。
于是,苏联领导人决定拆除这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教堂,在其原址上建设更加宏伟的苏维埃宫。1931年,莫斯科决定炸掉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而新建筑的建设计划则正式启动。然而,工程进展并不顺利。开挖地基时,莫斯科河的水倒灌导致施工暂停。与此同时,苏联的农业在全盘集体化后出现了严重的歉收,尤其是在乌克兰,1932年至1933年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造成了700万至1000万人的死亡。
在民众温饱困难、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苏联的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能源供应短缺,工业发展停滞不前,苏维埃宫的建设再次被迫停工。直到1937年,苏联经济有所好转,才重新启动工程。这时,项目的预算已占据了当时苏联全国四分之一的收入。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更为严峻。二战爆发后,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苏联为抗击入侵者而全力投入战争,苏维埃宫的建设再次被迫中断。战争期间,工人被调往前线,宫殿所需的建筑材料也被用于加强防御工事。二战虽然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但苏联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后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恢复与重建。
此时,苏维埃宫的建设几乎停滞,最终成为了一个荒废的地块。为了挽回面子,苏联在废墟上修建了一个大型游泳池,成为了莫斯科的热门娱乐场所。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游泳池的生意逐渐衰退,俄罗斯政府又花费了5亿美元重建基督救世主大教堂。1995年,这座教堂重新矗立于克里姆林宫一侧,成为历史的象征。而原本承载着苏联雄伟梦想的苏维埃宫殿,最终却沦为了烂尾工程。
第二个未完成的超级工程便是中国的阿房宫。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期建设的一个庞大宫殿,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坐落于一条古代河沟之上,海拔在394.2米至401.4米之间。南面直对沣峪口,距离27.8公里,北面远至嵯峨山51.5公里,整个宫殿建筑面积达到15平方千米,宽度达到3千米,相当于20个故宫大小。阿房宫不仅是秦始皇四大工程之一,还被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可见其宏伟壮丽。然而,阿房宫在动工仅两年后,秦始皇便突然病逝,导致宫殿建设遭遇停顿。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进行皇陵的建设,并在完工后继续进行阿房宫的建设。然而,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朝陷入动荡,秦二世的暴政导致了社会混乱。在公元207年,赵高迫害秦二世,导致秦朝灭亡。阿房宫的建设因此彻底停工。
接着,项羽带领楚军攻占咸阳后,他命令焚毁了这座宫殿,阿房宫的建筑最终被烈火摧毁。时至今日,阿房宫的遗址仅剩下地基。然而,考古学家在2006年对该区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考察,发现现场仅有少量被火焚烧的土块,而位于咸阳的咸阳宫却发现了大量的烧毁痕迹。因此,一些专家认为项羽烧毁的并非阿房宫,而是咸阳宫。
尽管如此,阿房宫至今仍被称为“世纪烂尾工程”。然而,1992年,联合国将阿房宫遗址列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并誉其为“天下第一宫”,彰显了它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