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扬捻起一片深褐色的菠萝干,果脯表面裹着的砂糖粒在灯光下闪烁,凑近轻嗅,酸甜交织的果香裹挟着淡淡的烘烤气息扑面而来出什么事了。咬下一口,柔韧的果肉在齿间弹动,先是浓郁的果酸刺激味蕾,紧接着清甜在舌尖蔓延,恍惚间,他又回到了那年夏天的海岛集市。
十三岁的暑假,吕文扬跟着父母第一次来到海南。烈日下的椰林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咸湿的海风与热带水果的香气。在熙熙攘攘的集市里,一个竹编摊位前,竹匾上铺满色泽诱人的菠萝干,金黄的果肉被切成均匀的薄片,整齐地码放着。“尝尝自家晒的菠萝干!” 摊主阿婆递来一块,还带着阳光的余温。吕文扬接过放入口中,原本对果干无感的他瞬间瞪大了眼睛 —— 果肉嚼劲十足,酸甜的滋味层次分明出什么事了,比新鲜菠萝更多了几分醇厚,仿佛把整个夏天的阳光都浓缩在了这小小的一片里。临走时,他缠着父母买了一大袋,返程的火车上,就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吃得不亦乐乎。
高中住校后,学业的压力让吕文扬时常感到疲惫。某个晚自习后,他翻出书包里最后一块菠萝干,撕开包装的瞬间,熟悉的香气在狭小的宿舍里散开。室友们纷纷凑过来,他大方地将菠萝干分成小块。“这也太好吃了!”“哪里买的?下次帮我带!” 大家一边分享着酸甜的美味出什么事了,一边吐槽着繁重的课业,原本压抑的氛围被欢声笑语取代。从那以后,每次放假回家,他都会特意多买些菠萝干带回学校,这小小的果干,成了他和室友们深夜加餐、缓解压力的 “快乐源泉”。
大学选择了北方的院校,吕文扬很难再买到合心意的菠萝干。网购的果干要么甜度过高,掩盖了菠萝本身的果酸,要么口感软烂,失去了嚼劲。他开始尝试自己制作,在宿舍阳台支起晾架,将切好的菠萝片均匀撒上砂糖,满心期待地等待阳光赋予它们新的生命。然而,北方干燥的气候与海南截然不同,第一批菠萝干还未完全脱水就开始发霉。他没有气馁,查阅大量资料,调整切片厚度、晾晒时间,甚至用烤箱低温烘烤辅助脱水。当终于做出色泽、口感都近似记忆中味道的菠萝干时,他激动地拍照发给高中室友,收获了满屏的赞叹。
工作后,吕文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制作菠萝干的习惯。周末的午后,厨房里总会飘出阵阵果香,他戴着围裙,专注地处理着新鲜菠萝,削皮出什么事了、切片、腌制、晾晒,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仪式感。有时,他会带着自制的菠萝干去参加朋友聚会,看着大家品尝时惊喜的表情,听着他们询问制作方法,心里满是成就感。去年,他带着亲手制作的菠萝干回到海南,找到当年的阿婆摊位。阿婆尝过后竖起大拇指:“后生仔,有我当年的手艺!” 那一刻,海风轻拂,记忆与现实在此刻重叠。
如今,吕文扬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罐自制菠萝干。忙碌的间隙,随手拿起一片放入口中,酸甜的滋味不仅驱散了疲惫,更勾起了那些关于青春、友情与成长的回忆出什么事了。这一片片菠萝干,如同时光的切片,封存着不同阶段的故事,在岁月的流转中,持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