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丨方韶毅:面山向湖,夏承焘的归宿
创始人
2025-05-09 19:59:08
0

潮新闻客户端 方韶毅

说走就走,我和谢敏兄一道去雁荡寻访夏承焘墓。

动议此行,其实有些时日了。只不过,对于身边的风景,大家往往漫不经心,总以为是方便的事,到头来多没去成。那些觉得迟早的事要趁早呀,何况草长莺飞,正是踏青的好季节。

雁荡山,夏承焘墓在紫霄嶂下。

只知道夏承焘墓在千岛湖上,雁荡山里也有夏承焘墓?很多人可能有此疑惑。主要原因在于雁荡景区素未将此列为宣传之点。而不作宣传,是有道理的,去往夏承焘墓的山路难行,为安全计,他们在山口立有感应器,只要有游客上来,就会播放注意安全的警告,劝游客下山。而且,大多数游客对名人墓地也不感兴趣,所以就不多此一举了。

我们没有惊动雁荡山管委会的朋友,而是按照季米兄提供的路线径直闯了过去。“从灵岩天柱峰下过一小桥,从标有飞渡表演人员通道的山路上行,至山上垭口处往中间的小路下山约一百来米,到达一山洞下木头堆积处,往右边的草丛中往上走一会就可见到其墓。”

事实上,有了路线图也不顺利。途中,我们在两个拐点打了两通电话给季米兄,才确认了行进的方向,最终找到夏承焘墓。如果无人指引,真不能保证如愿。事后我们从另外一位朋友口中得知,季米兄是第三次上山才找到的,可见地处之偏了。

上山的路专供飞渡表演人员行走。

比摸不准方向更让人头疼的是山路。前半段,石阶上长着苔藓,不得不放慢脚步,小心翼翼踩在石卵间的胳肢窝挪动。这段路现在除了飞渡表演人员常走,就是那些野外探险爱好者来了。后半段垭口处往下走,因无人经过,路早被荒废,几乎无路可走。来回花了两个多小时,某一时刻,我感到一阵晕眩。下山后,我把一路上拍的照片发给吴常云先生。他说去年曾来过此拜谒,八十来岁的老人还能走如此陡峭山路,真是太难得了。

山路难行。

话说来回,这里真是风水宝地。要不是杂树丛生,挡住了眼前的风景,面向天柱峰,视野原本极其开阔,而且从小路上此山坡,颇有登高一望,柳暗花明之感。紫霄嶂(官方定名是紫微嶂)下岩壁上凿出三穴,游柔庄墓居中,夏承焘墓在右侧,最左边墓穴留给吴无闻,后未葬于此。

墓穴上方横石书“月轮楼夫妇墓”,下方石碑刻着夏承焘词《紫霄曲》:

屏开霞绮。有银河倒挂,家山画里。此生归兴属灵岩,何意扁舟梦西子。

猿公教我,乞紫霞片席,好安顿、吟魂稳睡。五车身后且休论,一壑自专聊窃比。

我朝月轮楼夫妇墓拜了三拜。谢敏兄说,瞿髯翁身后居山宿湖,可算得其所了。这山是说雁荡山,那湖是指千岛湖。

月轮楼夫妇墓。

在雁荡山建墓,是夏承焘夫人游柔庄(淑昭)去世后的事。

游夫人体质一直很弱,经常头痛。1971年底,游夫人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有种说法是夏承焘在特殊时期常被拎出批斗,游氏因此受到惊吓。1966年7月24日到1972年3月25日,夏承焘日记缺佚,所以游氏病情加重直到去世,没有详实的材料。时间最近的一条相关日记在1966年7月3日:

但念老妻将来只身境况,不觉泪下。九时就枕,妻久不得睡。妻日来瘦削益甚矣,但望其勿再吐血,我亦勿再头晕患高血压。”半个月前的6月18日已有迹象:“淑昭半月来眠食不安,日渐瘦削。”可以想象当时夏承焘夫妇身心俱已疲惫。

1940年,之江大学师友与夏承焘、游淑昭合照。

我微信游汝岳、游汝杰先生,询问他们的二姑妈病逝前的情况。游汝岳先生清楚记得:“1971年底,二姑妈生病,在杭州看了许久未治愈,便想回温州医。当时的交通不像现在便捷,就通过熟人找了一辆救护车,想搭便车回温。我大姨的孙女叫阿六,与我一起去接姑妈。但后来发现坐救护车的话,一路颠簸,病人会受不了。只好把二姑妈绑在担架上,从杭州坐火车到上海,再乘民主轮船回温。姑妈先住在市三医,开始病情还算稳定,但也找不出病因,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案。但后来不知受到什么刺激,病情忽然恶化,昏迷不醒,就转到一医了。二姑丈则一直住在我家。”

游汝杰先生回忆:“那一年寒假,我回温州过年,去公园路一医看二姑妈。她已奄奄一息,胸前挂着一个装《毛主席语录》的红色袋子。汝岳对我说,大地回春,希望二姑妈病情能好转。”但立春过后,游夫人病情并未好转,回温仅一个来月就归道山了。

夏承焘日记1973年1月4日载:“忆去年一月七日起身与妇返温,八日到温,二月九日夏正十二月廿五晨八时四十分逝世,十二日晨十时在景山火葬。骨灰存四十号框内。”

游夫人火化后,温州诸亲友合影。手捧骨灰盒者是夏哲明,其左握手杖者为游止水。(游汝杰、游汝岳提供)

游汝岳先生说,当时到乡下造一个新坟,政策上有限制,再考虑到二姑丈二姑妈他们没有子嗣,建坟也不现实。而他父亲游止水曾半开玩笑半认真说过,百年之后就把骨灰嵌在墙洞里。游汝岳先生由此得到启发,便建议二姑丈寻一处山崖建墓。雁荡山当然是首选了。

夏承焘在四十年代初,因避战乱在雁荡住过一段时间,还在那教过书,不仅写下数首盛赞雁荡风光的诗词,而且有卜筑结庐之愿。游汝岳先生示夏承焘诗稿,上书:

万里天风曳短筇,筇边七十二芙蓉。老来飞想收何处,双钵归埋天柱峰。”可能是决定把墓地营于雁荡之后所作。

检夏承焘日记,发现他最初的想法是在西湖寻一墓地。1973年1月4日,夏承焘收到游止水来信,问游氏周年忌日将届,能否回温。次日,夏承焘复函,请他们将游氏骨灰邮寄到杭州,拟在西湖安置。但游止水对此并不赞同,一是邮寄骨灰颇不郑重,二是风景区不许葬,“几人能得葬西湖”。夏承焘只好退一步,建议把周年纪念推迟到正月。

二月一日,夏承焘发信给游止水,说昨日碰到陆维钊,商量将游氏骨灰安厝于雁荡。可能陆维钊亦有相似建议。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未见日记载有此事。四五月间,退休前后的吴无闻往返沪杭。五月三十一日,夏承焘和吴无闻去西溪居委会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开始了新生活。直到十一月,游止水写信给夏承焘,再谈游氏葬事。几个来回后,游止水同意淑昭骨灰暂厝温州殡仪馆。转眼到了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日,夏承焘日记这么写:“收止水信,寄还中秋诗,告淑昭葬事,一切安排无不遵命。”难免让人想象其间或有些分歧。

雁荡山建墓真正启动当在1975年。1月26日吴无闻到蒋德闲孔少华夫妇家吃饭,回来对夏承焘说,“雁宕山天柱峰顶仰天窝,可为淑昭营葬”。夏承焘颇为认可:“予颇思亦归骨于此。”仰天窝是蒋叔南隐居地,为雁荡名胜。当年夏承焘、游柔庄夫妇在吴鹭山(按:夏承焘挚友、吴无闻之兄)向导下,冒雨同游仰天窝。三天后,夏承焘写信游止水,告诉他打算在仰天窝为游夫人营葬。二月六日,得游止水复函:“天柱三穴之约,最好在本年实现。”三月十九日,再得游止水信:“柔庄墓地以天柱峰为最好,要作三穴。”游止水强调“三穴”意即让夏承焘与两任夫人同一墓地,而且要求时间上不能再拖了。

夏承焘和吴无闻。

蒋德闲当时在浙江出版界工作,乐清人,蒋叔南之子,熟悉雁荡情况,游氏墓具体由他经办。蒋德闲后来撰有回忆文章《名湖慰诗魂》,谈到:“夏先生原配夫人游师母在温州病逝。不久,与吴无闻结婚。有一天,我去杭大夏先生家,商谈游师母骨灰的归葬问题。夏先生的意见是,他抗战后期曾在雁荡山的乐清师范学校教过书,对雁荡山很有感情,向有‘头白同归雁荡山’的夙愿,要我去雁荡山灵岩寺附近替他物色墓地。随后我就径往雁荡山下灵岩村找村干部。当我说明来意后,村干部一致表示同意,说:‘不管哪里,你自己挑好了。’于是,我跟着他们翻山越岭,在灵岩寺天柱峰以西的林壑山峦间察看墓地,最后决定在西庵谷里的紫霄嶂壁上凿穴为墓,并请他们负责施工。”

吴鹭山之子吴思雷编著《一代词宗夏承焘轶闻》中也有一则《月轮楼夫妇墓》:“1973年仲秋,闲舅(按:蒋德闲)专程到雁山,找到下灵岩村的支部书记周方好、周方满等,向他们说明来意,村干部对于名人在这里筑墓一致表示欢迎,他们说:只要是下灵岩村的山头,无论哪里,任你选择。翌日,村干部穿上草鞋亲自陪同闲舅上山选址,他们从灵岩寺到莲花洞,直至西庵谷,结果选中天柱峰西侧、紫霄嶂南麓的一爿岩壁,这个地方既幽静又高燥,只要在那上面凿两个洞窟,将骨灰盒放进去就成,丝毫不影响庄稼林木。闲舅把四周地貌拍成照片拿到杭州,夏公他们看后,感到很满意。”

蒋德闲、吴思雷的回忆大体没有问题,但细节上有所出入。一是时间上,并非1973年。二是选址上,换过几处。夏承焘日记1975年4月25日有记:“午后德闲来,谓雁宕天柱峰顶径仄难行,不如胡芦天好营冢。龙湫背亦宽广有地。不日可偕天五夫妇往看。”随后,蒋德闲写信给雁荡白溪中学蒋祥贞询问。5月17日,蒋德闲拿着蒋祥贞的复函到夏承焘家,“雁荡山中有墓地可营穴,与大队商量即得”,并决定于五月底到雁荡山落实。

蒋德闲实地走访后,写信给夏承焘报告调查经过。夏承焘日记6月13日:“得德闲六月八日函,谓墓址看过。下灵岩原西庵旧址深处紫霄峰(上即仰天窝)下一石室,坐北朝东南,右为天柱、三折瀑、双鸾诸峰,右后侧为莲花洞背。墓地左右有二小瀑,若珠帘,进口处有两山峭壁对峙如门。其地离公路一里不到,翻过山冈即灵岩寺,清静远胜灵岩。顷下灵岩大队已写来信札一纸。德闲已将其地拍摄照片多张,并拟往埭下约天五同往看。”

夏承焘日记。

吴鹭山和蒋德闲于端午节再次入山勘察后,于6月15日写信给夏承焘,说明选址西庵的好处,告知建造墓穴费用:“石匠包饭,每工两点五元;修路,每工二元。”下灵岩大队革委会还附了一信,讲述当地建造水库和桥梁资金不足,请求量力支援。此信尚在路上,16日吴鹭山电话夏承焘,说墓穴事已谈妥,可以马上动工,要求汇款三百元给雁荡下灵岩大队革委会。6月20日,夏承焘发电报给在雁荡的蒋德闲:“凿三灰盒穴,修路暂缓。”又连写两信给游止水,告知相关情况。但游止水怀疑这是孤穴,只葬他妹妹。夏承焘又复信解释了一番。

6月29日,蒋德闲回到杭州。次日,到夏承焘家汇报,并赠雁山藤杖一枝、龙湫背茶叶等。顺便说下,这根藤杖深得夏承焘喜欢,陪伴了他最后十多年。曾作《德闲自雁荡归,赠藤杖》诗:

二灵风月夜崚嶒,梦路年来走百层。恍有乱峰灯外堕,一枝到手雁山藤。

7月1日,吴无闻汇款周方好四百元工钱,又电告吴鹭山,可即动工。随后,夏承焘书写“月轮楼夫妇墓”,自感不满意,就让吴无闻集黄道周《榕檀问业》字迹而成,还专门请教专家如何把小字放大,以达到最佳效果。夏承焘则作《紫霄曲》,数番修改。7月14日,夏承焘把碑刻题字寄给周方好。7月24日,德闲偕下灵岩周庆亮、章素玉夫妇来访夏承焘,告墓穴建设情况。第二天,夏承焘写信给游止水,告雁山三穴已建成,下步就是凿字,八月上旬可验收。此时夏承焘吴无闻正准备离开杭州,移居北京。

这段时间夏承焘写给游止水的信,游家还保存着两通。一通是写在蒋德闲雁荡实地考察之前,云天柱峰顶行路难,“龙湫背”“壶芦天”或更合适,具体托蒋德闲去查看后再定,“一要气象开阔,一要路较易行”。一通是写在蒋德闲、吴鹭山选定墓址,汇去工钱之后,谓已写好碑额与《紫霄曲》初稿,并告山中接洽者都是蒋德闲的世交,负责墓事是下灵岩村的老支书周方好,他们能办好此事。且费用优惠,只出工资,“将来希望在山中为工农作些好事”。

周方好晚年照。(詹恭学提供)

说来也巧。周方好是詹恭学兄的岳丈,他说大姨子至今记得当年夏承焘在雁荡建墓的事。据告,周方好是退伍军人,七十年代年担任过村支书。蒋德闲来联系夏承焘墓地相关事宜,周方好与其他大队干部同意墓地落地西庵里,并具体帮助落实了营建等相关事宜。因建墓去拜访夏承焘的周庆亮与周方好则是连襟,又是同宗。周方好于2015年去世,周庆亮、章素玉夫妇现还健在。

1975年7月31日,夏承焘、吴无闻抵达首都,人生翻到暮客京华的一页。到京后,一方面拜访老友,一方面与温州联系,叮嘱他们赶在8月内安葬。8月25日,夏、游两家后辈,举行移灵仪式,从殡仪馆取出骨灰;26日上午10时,夏承焘侄女夏哲明、游止水之女游静聪、游鸣石之子游汝丰启程往雁山。27日,举行安葬仪式。29日下午,夏承焘写信给游汝杰:“哲明已往温州,与静聪、汝丰乘汽车奉淑昭骨灰安葬雁宕灵岩之紫霄嶂(凿石壁为三穴),此事由有雁宕亲友帮助始得成功。”傍晚,接到夏哲明电报,得悉“二十七日安葬毕”。夏承焘如释重负,在日记中写到:“数月来营营于心之事,今日告结束矣。”他还与吴无闻谈起雁荡建墓堪比白居易修龙门路。雁荡与龙门,正是好对,便作诗一首:“鬓边霜雪不饶人,过眼风花欲八旬。公有龙门我雁宕,暮年豪举莫因循。”

夏哲明(前右)、游静聪(前左)、游汝丰(后)启程往雁荡山。(游汝杰、游汝岳提供)

那段时间,夏承焘“困于疾疢,脑动脉硬化、晕眩之外,又增心跳症,疑为冠心初期症”,无法亲往自雁荡山择墓址,但以他对雁荡风光的认识,对雁荡人与物的深情,应很满意,甚至向往。他曾考虑在墓前立一华表,上书“携手西湖圆绿中;伴吟北雁苍穹外”。并与吴鹭山相约身后结邻。

吴鹭山回信谈及墓前有块空地:“将来吾辈若能在此缚一草屋,吟啸其中。死即葬其下,亦是痛快事。”就像当年建“来禅楼”,热切邀请夏承焘来雁荡小住,吴鹭山为相约百年后做伴,撰了一联:“北雁烟霞招啸侣;西庵风月属吟仙。”又写了《乙卯五月,入雁宕为髯老觅得西庵谷穴地。髯老书来,约结邻身后。予欣然许诺,因戏成二绝》:

专壑空余身后期,西庵恍似觅西枝。

此间若许营茅把,犹有狂吟一段奇。

紫霄嶂下甘同梦,天柱峰前愿结邻。

只恐顽仙顽到底,十洲笙鹤要嬉春。

吴鹭山与夏承焘同年去世,后葬于雁荡山净名谷游丝峰下。他们相识于1932年,半个多世纪的交情,身后同归雁山,诚一段佳话。

温州至千岛湖直达高铁,每天只有一趟,需三个多个小时。而到杭州西站中转,班次较多,费时相差无几。我赶在五一长假人潮澎湃之前,独自向千岛湖而行,晨出晚归,当日来回。无心湖光山色,只为拜谒夏承焘墓。

夏承焘逝世于1986年5月11日,过几天就是他的忌辰。算起来,他逝世也快四十年了。

千岛湖羡山植物园路口。

千岛湖的夏承焘墓在羡山。出高铁站,我约了一辆顺风车直奔羡山,一路上转了好几座山,又花了40多分钟。2011年8月初,沈迦兄到千岛湖开会之便曾拜谒过夏承焘墓,写了篇游记发在《温州读书报》。其文云羡山被万向集团买下,建了个洲际度假酒店。当时开业才四个月,酒店的服务员多不知附近有此名人墓,幸好礼宾部小周熟悉周围景点,在他带领下才得以找到。十多年过去了,情况大有转变。

我到了洲际度假酒店,一下车就向礼宾员询问夏承焘墓在何处,他即告知了具体方位。到前台预定回程大巴车票时,服务员还拿出一张羡山导览图,上面标有“夏承焘纪念碑”。沈迦兄向小周建议导览图应标上夏承焘墓这个重要的人文景点,看来早已施行。

出酒店,都是平整的柏油新路。往左羡山植物园方向,山脚下是一片橘林,上山一二百米,看到一棵大树右转,一二十米处就是夏承焘墓了。

拾级而上,两侧立十块石碑,上刻有胡乔木、叶圣陶为庆祝夏承焘从事学术与教育六十五周年而撰写的题词、赠诗以及夏承焘书自作诗,还有任平、胡鹏程等书夏承焘诗,任平书吴战垒怀夏承焘诗等。夏承焘墓面湖而立,迎面湖水拍岸声、风吹树林发出的沙沙声阵阵。

千岛湖羡山夏承焘墓

据介绍,千岛湖夏承焘墓兴建时参照了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马克思墓的样式。高两米,宽一点三五米,长方柱型。柱子上方是夏承焘头像,为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汤守仁教授雕塑。

正面镌刻七个篆书大字:“词学家夏承焘墓。”两旁对联:“浩荡天风宙宇神游词笔健;沧茫烟水湖山睡稳果花香。”均吴无闻亲笔。背面有墓志铭,乃夏承焘在无锡国专的同事王蘧常撰写。1987年10月完稿后,曾在《解放日报》发表。当时王蘧常年事已高,双手颤抖,无法书写,后亦由吴无闻抄录。

我在墓前三鞠躬,献上《一代词宗夏承焘》纪念集,并环墓一周,瞻仰夏承焘塑像。

夏承焘墓面向的千岛湖。

吴常云先生在《词风吹拂叙晚情——追忆母亲吴无闻》一文中提到:“千岛湖羡山是父亲生前同母亲一起看好的最后归属地。”但翻阅夏承焘日记,似并无夏承焘与吴无闻同去淳安游览并选墓地的纪录。千岛湖建墓,可能因为一时难以与雁荡山方面对接,而千岛湖方面则有胡树淼热心牵线,并迅速得以实施之故。

胡树淼是夏承焘在浙江师范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浙江淳安人,后任教于北京第四十三中、第五十中等。1977年后,与夏承焘、吴无闻往来甚密,并帮助夏承焘编注《域外词选》等。在胡树淼引荐下,夏承焘夫妇与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方祖浩、总政宣传部长邵华泽等淳安籍人士亦有往来,并应千岛湖风景区规划建设办公室之邀为海公祠撰写过对联。淳安人民政府曾赠夏承焘一方青溪龙砚与一根手杖。

《淳安文史资料》第七辑刊有程锡藩《夏承焘教授安息在千岛湖》,回忆了此事前后经过。程锡藩是淳安经济协作办公室干部,具体经办建墓事宜。他说,夏承焘在京去世后,杭州、长沙、温州等地都有意建夏承焘墓,而家属顾念夏承焘对富春江、新安江一带山水的眷恋,有意自筹资金在千岛湖建墓,胡树淼就将此消息转告方祖浩,同时写信给淳安经济协作办公室,程锡藩即向县长沈璇报告。是年下半年,淳安籍在京人士联谊会召开理事会,正式讨论此事,把“建议淳安县府接受夏夫人的要求”写进会议纪要,让程锡藩转呈县领导。沈璇阅后,当即表示同意,指示程锡藩向吴无闻了解具体要求和设想。

1987年1月,淳安副县长余中富与程锡藩赴京参加淳安籍在京人士联谊会第三次会员大会之际,登门拜访吴无闻,邀请她来千岛湖考察、观光,为墓地选址。吴无闻将胡乔木、习仲勋褒奖夏承焘的题词“文坛先进、词学宗师”“一代词宗”复印件交余中富他们带回,拟在建墓时用,并表达自筹资金两万元建墓的想法。其间,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以及邵华泽等都十分关心此事,询问进展情况。

《关于在千岛湖羡山林场建夏承焘教授坟墓协议书》

1987年6月下旬,胡树淼陪同吴无闻、吴常云母子到千岛湖考察,选择墓址。邵华泽亲自给县领导写了信,让吴无闻带着,请当地给予支持和方便。吴无闻一行到淳安后,即交了一万元现金给协作办财务室,作为工程预付款。并考察龙山、姥山、羡山等景点,初选羡山莲花峰旁的空地为墓址,后定在羡山“将军帽”下。随后,沈璇召集会议,议决协作办负责牵头,建设局负责设计、旅游局负责施工。旅游局指示县园林仿古建筑队承建。我曾见到一份方祖浩旧藏《关于在千岛湖羡山林场建夏承焘教授坟墓协议书》,约定夏承焘墓地的位置、面积、建造方案、费用及建成后的管理等事宜,由吴无闻与淳安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陈松梅于6月30日共同签署。

7月初吴无闻一行到杭州后,即找到夏承焘的侄子、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夏子颐,托他联系该院雕塑系汤守仁教授刻制夏承焘头像,支付了五千元定金。墓地建设在羡山林场等单位支持和配合下,进展顺利,到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只待安装头像和墓志铭。1988年4月,苏州市工艺石雕厂用近一吨重的汉白玉刻制成夏承焘头像。五月初,陈松梅亲赴苏州提取。

千岛湖夏承焘墓落成仪式。前排左三徐朔方,左四吴常云,中吴无闻,右一程锡藩,右三陆坚,后排左四吴熊和。(吴常云提供)

1988年5月9日,吴无闻一行护送夏承焘骨灰来淳安,将五千元工程余款交县协作办财务室。5月12日上午,淳安县人民政府和杭州大学联合在羡山岛举行夏承焘陵墓落成仪式。淳安县委宣传部长陆亚泉主持,副县长方泉尧与杭州大学徐朔方教授为夏承焘头像揭幕,副县长张锦澍致辞,杭州大学教务长陆坚宣读祭文。次日,《杭州日报》作了报道。五月十四日,吴无闻在松城饭店举行答谢宴会。

千岛湖夏承焘墓落成仪式。右四吴无闻,左二胡树淼。(吴常云提供)

吴常云先生回忆,母亲考察千岛湖时,曾撰《千岛湖杂咏》八首。其七《望江南·羡山》:“山高下,百卉竞芳妍。鲜果香藤朝献佛,青峰白月夜游仙。四季是春天。”其八《望江南·羡山夏承焘教授墓》:“明湖曲,卜宅住词仙。照水石莲开一朵,花头趺坐好参禅。入定不知年。”

葬事完毕后,又填词《贺新凉·戊辰五月十二日奉安先夫子灵骨于千岛湖羡山陵墓》:

幽绝湖堤路。最关情,轻梳雪羽,一行鸥鹭。缥缈闲云羡山顶,似有仙灵来去。拍手招、词翁同住。千岛回环拱一墓,荡晴波,万倾涵丛树。春不老,人千古。

平生兴在林泉处。记流连、西湖北雁,竹筇麻屦。唤取桐君钓台叟,还有南邻神姥,共商酌、诗词隽句。回首六桥余一梦,趁天风、飞作鸿蒙雾。鹃语咽,四山暮。

新立胡乔木题词石碑

2020年是夏承焘诞辰120周年,淳安县组织纪念活动,发现墓碑有裂、地坪塌陷、台阶移位、杂树丛生,任平、胡鹏程等夏门再传弟子呼吁修缮,当地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在征得吴常云先生同意后,指示县委宣传部筹资操办。我看到的墓主体外立面大理石是新贴的,地坪、石阶新修,道旁十块诗碑也是新立的。墓志铭字迹漫漶,加刻了释文,方便游客识读。

遗憾的是,千岛湖夏承焘墓落成仅一年多,吴无闻于1988年11月14日去世,享年71岁。1989年10月2日,吴常云先生带着他儿子吴燕遥与吴鹭山之女吴思鸥,一起护送母亲骨灰来千岛湖。10月4日,举行父母骨灰合葬仪式。

一直有传言,夏承焘在雁荡山之墓是衣冠冢。那么,夏承焘骨灰有否部分安葬在雁荡山呢?据吴思雷《月轮楼夫妇墓》,夏承焘去世后,部分骨灰由吴鹭山夫人蒋东帆与蒋德闲安放于雁荡山墓穴中,同时将吴无闻嘱交的一万元赠给下灵岩村。林宏伟为撰《一支到手雁山藤——“一代词宗”夏承焘情系雁荡山》,曾采访下灵岩村老支书周继森,据称这笔钱后用来修建小学,培养了上千名学生,实现了希望将来夏承焘“在山中为工农作些好事”的愿望,而夏承焘履行了“重谢”之诺。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草成,四月三十日改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到四川旅游跟团5天大概多少钱,... 四川,这片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土地,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美食资源,成为了无数游...
宾川必游景点推荐 宾川旅游景点大解密:好玩景点一网打尽!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宾川这个宝藏小城,它藏在大理州的...
爆汁牛肉饼的秘密被我发现了!在... 街头巷尾的爆汁牛肉饼,一口咬下去,滚烫的肉汁在口腔中迸发,鲜嫩的牛肉裹挟着浓郁肉香,让人欲罢不能。不...
神仙吃法大公开!2 步解锁高颜... 在甜品的世界里,草莓酸奶杯堪称颜值与美味的完美结合!鲜红欲滴的草莓与丝滑醇厚的酸奶层层堆叠,宛如一幅...
全网都在吹的2元面包,开始出现...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元面包,疯狂裂变 2025年即将过半,烘焙市场风起云涌,热度不断升温...
谢霆锋演唱会引爆香港五一!杨受... 爆了!香港旅游业时隔五年再现“黄金周盛况” 2025年五一黄金周,香港文旅业迎来久违的“井喷式”复苏...
乌镇热门旅游景点大盘点 乌镇,作为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与生活方式。这座千年古镇以河道为骨架,民...
到四川旅游当地团五日游大概多少... 去年年末,我终于圆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前往四川旅游。作为一个热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驴友,我一直对四...
内江大飞哥推荐旅游景点一览 嘿,朋友们!今天来聊聊内江大飞哥相关的旅游景点。你们或许会有疑问,这内江大飞哥是谁,怎么还有以他命名...
想试一下茶煎牛排、枇杷茶火锅吗... 5月9日,第十四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茶博会以“精制川茶·世界共享...
到四川旅游当地团6日游报价咨询... 作为一个热爱旅行的驴友,我一直对四川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心驰神往。那里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历史悠久的古迹...
2023欢乐谷热门项目排队时长... 计划前往欢乐谷游玩时,游客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排队需要多久。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时间段排队时长差异较大,...
到四川旅游当地团5天费用多少钱... 四川,这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神奇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诱人的美食而闻名遐迩。这里既...
西瓜冰沙:夏日消暑神器,甜蜜冰... 1. 准备西瓜将新鲜的西瓜切开,挖出果肉。2. 冷冻处理 将挖出的西瓜果肉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6小...
原创 好... 在那广袤的苏北大地上,时光流转间,美食沧桑,何其幸运,我们仍能在风味中寻得一丝乡愁。绿豆饼,便是那一...
北京美食江湖暗战:胡同深处的美... 胡同里的"暗黑料理"奇袭 在簋街霓虹照不到的拐角处,飘着股让外地人闻风丧胆的酸腐味。老张头的豆汁儿摊...
原创 市...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走进任何一家菜市场,蛋类摊位上永远是鸭蛋的天下。透明塑料盒里码放整齐的咸鸭蛋,...
原创 这... 标题:那些家常菜,山珍海味皆可暂弃 在这喧嚣与浮躁的世界之中,生活的重担时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人们...
原创 香... 亲爱的小吃货们,你们好呀!今天大姐姐要给大家分享一道超级诱人的小吃——香辣孜然蘑菇!这道菜外酥里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