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禁地有多恐怖?鰲太線被評為“中華龍脊”,為何不許人穿越?
高丙坤
2023-03-30 02:15:21
0

原標題:秦嶺禁地有多恐怖?鰲太線被評為“中華龍脊”,為何不許人穿越?

2022年,一位95後的年輕女性詩人在徒步攀登秦嶺時不幸遇難。

本來她是想在秦嶺之巔追隨李太白曾經走過的足跡,但沒成想浪漫之舉釀成瞭悲劇。詩人的屍體發現於號稱秦嶺禁地的鰲太線上。她被發現時,正蜷縮在自己的帳篷裡,具體的死亡原因不詳。

圖片源於網絡

一時間,秦嶺禁地鰲太線又一次浮現在大傢的視線裡。熱愛徒步的朋友可能對鰲太線並不陌生,這條號稱“死亡之線”的徒步線路每年都會有人喪生。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到2017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裡,已經有46人在鰲太線徒步穿越時失蹤或死亡。

那麼,這條“死亡之線”到底有何秘密,為何多人在此喪生,仍舊阻擋不瞭眾多徒步愛好者的步伐,前赴後繼地想去征服它呢?

圖片源於網絡

秦嶺鰲太線,神秘與危機並存

說到鰲太線,就不得不說秦嶺。

秦嶺號稱“終南”,又被稱為“中華的龍脈”。

延綿1600多公裡,橫貫在我國幅員遼闊的版圖正中,是我國的南北分界線。

秦嶺,古代被無數文人墨客所描寫,諸如韓愈的“雲橫秦嶺傢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再如李白的“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同時,秦嶺也是諸多著名歷史典故的發生地,例如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李自成兵敗,蟄伏於秦嶺”都發生在秦嶺地帶。

圖片源於網絡

除此之外,秦嶺還流傳著眾多傳說和密談。其中就包括瞭“天公地母”的傳說、“1987年夜貍貓事件”、“神秘的925機構”等等。它的神秘,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

鰲太線,是秦嶺至太白山的一條路徑,介於鰲山與太白山之間,平均海拔3400米。

或許因為地處秦嶺復地,近年來關於鰲太線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圖片源於網絡

這條線路以奇險與死亡著稱。

鰲太線總長度約為150公裡,分三段,分別是大鰲太、標準鰲太和小鰲太。

其中大鰲太起於塘口,終於鸚鵡鎮,全長約140公裡;標準鰲太起於塘口,終於厚畛子,全長約為120公裡;小鰲太起於塘口,終於都督門,全長約80公裡。

最初,許多徒步愛好者並沒有把鰲太線放在眼裡。因為論海拔,比不上珠穆朗瑪峰,論裡程,線路也不算太長。

但就是這條看似平平無奇的線路,已經吞噬瞭多條鮮活的生命。

圖片源於網絡

2008年,某徒步俱樂部一行4人在鰲太線攀登太白山時突發意外,隊長嚴重高原反應,搶救無效死亡;

同年6月,資深徒步愛好者穿越鰲太線時失聯,至今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2012年,共計10餘驢友攀登鰲太,不想遭遇極端天氣,3人失溫死亡。

2017年,30餘名驢友在鰲太線探險時失蹤,此事件甚至驚動瞭中央辦公廳。

......

而這些,還隻是鰲太線上眾多事故的冰山一角。

圖片源於網絡

天堂與地獄並存的鰲太線,隱藏的“三大危機”

在徒步群體中,關於鰲太線,一直立著這樣一個flag:

“徒步者以走鰲太為榮,走過鰲太,才算合格的徒步者。”

很多徒步愛好者知道這句話,卻忽視瞭另外一句話:

“鰲太線,遊離在天堂與地獄之間。”

圖片源於網絡

天堂與地獄,揭示瞭鰲太線的兩大特點:美與險。

鰲太線很美,那裡有冰川時期的海石風光,有綿延的聖潔雪山,有赤色的林海畫廊,還有數不盡的珍稀鳥獸、奇珍草木。雲霧繚繞,宛若靈臺仙境。正因為如此,才有如此多的徒步愛好者不顧一切地前來領略其美麗風光。

同樣的,那裡也很危險。

鰲太線在徒步線路的危險等級中被評定為“高”,其安全指數低於標準值的27%,在全國范圍內也算是最為艱險的徒步線路之一。歸其原因,主要為變化莫測的氣候、復雜多變的路況,以及長距離的無人區。

圖片源於網絡

變化莫測的氣候:

鰲太線地處秦嶺地帶,秦嶺山脈如同一塊巨大的屏風,將我國南北分割。這樣的格局起到瞭天然屏障的作用,有效阻隔瞭濕潤的海洋氣流,使其無法到達西北地區,同時又阻隔瞭寒潮的南下。在此形勢下,形成瞭秦嶺特有的生態系統。

受秦嶺地理、氣候特點的影響,身處腹地的鰲太線陰晴難測,氣候瞬息萬變,一天體驗四季。其極端天氣也頻頻發生,諸如狂風、暴雨、冰雹等。

圖片源於網絡

曾經有位驢友就講述過他在鰲太線經歷的那場恐怖的“風雲變幻”。

那是2013年清明節前後,該驢友帶領團隊準備穿越鰲太線。當行至某山嶺時,遭遇瞭突襲而來的暴風。風勢之大,讓人猝不及防。

更糟糕的是,大風帶來瞭急速的降溫。陽春的天,隊員們不得不裹上瞭登山專用的防風衣,甚至是羽絨服。

隨著氣溫的持續走低,部分隊員明顯感覺體溫在不斷下降。如此下去,肯定會有隊員因為失溫而引發休克,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圖片源於網絡

驢友帶領團隊冒著暴風艱難前行,試圖在無人區找到適宜的避風港。就在逆風前行的時候,驢友驚奇地發現自己的衣服袖口上竟然長出瞭剔透的“羽毛”。仔細觀察,原來那些羽毛狀的物體竟然是凝結的冰塊!

值得慶幸的是,這群驢友最終有驚無險地躲過瞭危難。在下山後,隊員們才從當地村民口中得知,他們剛剛遭遇瞭被當地人稱為“白毛風”的極端惡劣天氣。

能平安走出來,實屬幸運!

圖片源於網絡

復雜多變的路況:

鰲太線路線復雜、多變,途中多是石海、刃脊和角峰。加之線路中氣候詭譎,時常有濃霧出現,極大影響瞭探險者的方向判斷。

很多試圖攀登鰲太線的驢友在經歷瞭新疆狼塔、四川貢嘎等徒步線路後,總覺得自身已經積累瞭相當豐富的經驗,對於征服鰲太線信心滿滿。

但當這些驢友真正走過鰲太線後才會意識到,鰲太遠不止自己認知的那樣簡單。

圖片源於網絡

在前文中曾講到,鰲太線總共可分為三條分支,線路不同、風景不同,其地貌也各不相同。

就算最短的小鰲太,僅僅80公裡的距離,最有經驗的徒步者走完全程也需3天的時間。

標準鰲太雖然長度適中,但途中會有長距離的無人區。無補給、無水源、甚至連電話信號都無法接收。走完這一段需要花費6天左右的時間。

圖片源於網絡

最艱險的是大鰲太路線。

全程140餘公裡,線路最長,海拔最高,危險系數定位極高,被譽為“行走在中華龍脊”。

究其原因主要是險峻的山勢附加變化莫測的天氣。

時常有驢友在途中因為迷路、墜崖或失溫,最終丟掉瞭性命。

在鰲太線的線路中,最讓人聞風喪膽的就是九重石海。

九重石海,顧名思義,石頭像是汪洋般密佈在大地上,如同層巒疊嶂的石陣組成的大海。那些雜亂的礫石大小不一,巨大者堪比汽車,細小者如同銳刺。橫越九重石海時,對體力要求極高。

據驢友回憶,橫渡九重石海是徒步生涯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許多人在穿越石海時,會因為極度疲乏與絕望而失聲痛哭起來。

圖片源於網絡

石海中的石頭相互嵌擠,但並不牢靠,容易松動,極易引發礫石的塌方。石頭與石頭銜接的區域還有許多空隙,稍不留神容易踏空,輕則破皮流血,重則斷手斷腳。

曾經就有一名女性驢友在途徑九重石海時,因為興起拍照,結果註意力松懈,踏入縫隙中摔倒骨折。還好隨行的隊員相互幫助,以接力的方式把她背下瞭山,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由於九重石海的“石頭大陣”並不處於同一平面之上,層層疊疊,一山還有一山高。有陡坡,有絕壁,需要攀登者精神高度集中,手腳並用。

圖片源於網絡

當徒步者歷經萬難翻越瞭一座石海大山後,陡然發現前方又出現一座更高的石海時,是對體力、耐力、精力的極限考驗,讓探險者陷入絕望。

長距離的無人區:

鰲太線位於太白山與鰲山之間的高山區,那是一段長距離的無人區域。

山地多為裸露的巖石,無喬木等高大植被遮擋,據統計全程大約有65%的路程均處於完全裸露狀態。

這樣的線路意味著,當徒行者遭遇瞭極端天氣,可能會處於避無可避的境地。

圖片源於網絡

2007年,西安的一支戶外團隊組織人員徒步穿越鰲太線。其中的領隊是一位戶外經驗相當豐富的專業級運動員。但那次的經歷讓這位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至今都心有餘悸。

據這位隊長說,總共7天的裡程,有6天都在下雨。

熱愛戶外運動的人都清楚,持續的雨水是災難性的。

圖片源於網絡

因為在戶外,特別是山區,雨水不僅會帶來極寒的天氣,還會伴隨著能見度極低的濃霧。由於環境裸露度過高,無法找到遮蔽,7天的時間裡,所有的隊員都處於潮濕的狀態。

當團隊行至山脊時,濃霧又讓所有人迷失瞭方向。

連續的降雨,持續的低溫,身處無人區,無法聯系外界,無食物補給。失溫、迷路、疲憊,種種狀況使整個團隊陷入瞭無助中。

圖片源於網絡

最終,隊長不得不下達瞭撤退令。下山時,有些隊員的備用衣物也被雨水淋濕,為此他們隻能背對背地相互取暖,以此保證不會因為失溫而導致休克等危險情況的發生。

當全員安全抵達文明區域後,隊員們相擁而泣,而這位隊長因為這次的事件內疚瞭許久。

圖片源於網絡

“死亡線路”,事故頻發,為何屢禁不止

近年來,因為頻發的事故,鰲太線從“中華龍脊”變成瞭“死亡之線”。

據《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鰲太線的事故率仍舊呈現上升趨勢,目前記錄在冊的死亡人數已經攀升至50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件》中已經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進入。而鰲太線屬於陜西省太白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擅自穿越屬於違法行為。

圖片源於網絡

除瞭國傢法律之外,為瞭避免悲劇再次上演,2018年,當地政府出臺瞭相關強制性文件,禁止驢友穿越鰲太線,並在上山的必經之路上設立警示標牌,安排工作人員督導勸返。

但由於鰲太線地處山區,線路呈現魚刺狀,支路眾多,看守較為困難。時常有驢友抄小道或趁工作人員下班時,偷偷潛入山區之中,大大增加瞭管理難度。

盡管頒佈瞭一系列的禁止令,仍然無法阻擋狂熱的徒步愛好者們前往征服鰲太的決心。這其中很大原因,在於人們的獵奇心理作祟。

圖片源於網絡

特別是隨著網絡的發達,短視頻行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人為瞭獲取更多的流量鋌而走險。

短視頻的火爆催生瞭許多普通人前往窺探秘境的沖動。然而這些人群既沒有專業設備,又沒有豐富的戶外經驗。

冒然進山,最終釀成瞭一場又一場的悲劇。

圖片源於網絡

此外,虛榮好勝的心理也是催生諸多違法穿越的根源。由於穿越鰲太線這一舉動在徒步群體中有著較為崇高的地位。許多驢友以穿越鰲太線為榮,成為其炫耀的資本。

因此每年都會有大批的資深驢友不顧禁令,不顧生命安全,無視法律,也要強行前往。

圖片源於網絡

為瞭進一步杜絕和禁止“鰲太穿越”違法事件的發生。當地政府加大瞭巡查監管力度,包括增派守山巡邏人數、加裝監控攝像頭等手段。同時聯合當地森林公安局,通過罰款等方式嚴控、嚴打非法擅闖者。

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此類的悲劇不要再次上演。也希望驢友們能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合法合規的徒步行為。

圖片源於網絡

願那些留在茫茫山野中的人們能長眠安息;

也願那些即將踏上冒險征途的人們能平安歸來。

最後借以此篇,緬懷所有在鰲太線不幸喪生的人們。

圖片源於網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闽菜匠心守正创新 海峡名厨誉满... 中国烹饪金马奖获得者林信兴,闽菜传统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的烹饪大师,他凭借二十余载的深耕细作,从福州走...
良之隆・2025 第二届中国早... 9 月 4 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人头攒动,一场国内早餐产业的年度盛会 —— 良之隆・2025 第二届...
夏天吃蒲瓜当心“毒瓜”!发苦千... 夏天一到,蒲瓜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清炒脆嫩,做汤鲜爽,不管怎么吃都带着股清爽劲儿。但你知道吗?...
全红婵的哥哥也来参加这档美食综... 美食综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开播,我们在百位大厨名单里看到了全进华,节目给他备注“村席大厨”,而我...
五个人去张家界旅游自驾车合适还... 嘿,大家好!我是小明,最近和四个朋友一起去张家界玩了一趟,我们五个人纠结了好久是自驾还是跟团。最后,...
网友疯狂薅羊毛!350元往返曼... 曼谷往返航班最低350元; 飞往莫斯科的8小时航班, 单程只需要600元; 运气好的话, 还能薅到百...
山东豪掷1.2亿打造“不夜城”... 一盏盏灯笼亮起,千年宋韵在夜色中苏醒。 听说咱们山东老乡花了1.2 亿打造了个 “大宋不夜城”,还是...
网上展馆上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 为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参观需求,为不能来馆参观的观众提供便利,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上线...
文旅融合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 从点燃全岛热情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到吸引全球目光的国际化演艺;从古朴璀璨的山间黎苗文化,到独具特...
“移起向新,数智兴农”南疆行:... 八月的广西,火热的天气难掩秀美山水的魅力,国内外游客穿梭来往于各个景区,探寻这个旅游大省方方面面的新...
礼赞时光 绝版典藏——洮儿河白... 吉林省洮儿河酒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有 “吉林鹤乡” 之称的吉林省白城市,其前身为 1924 年抗日爱国将...
“三元梅园”门店数破百家,三元...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31亿元,同比下...
原创 早... 早餐一定是不能吃粥的,而应该是高活性蛋白早餐,晚餐才是吃粥的时间。为什么早餐不能喝粥?因为人体早餐是...
好情绪就是最好的养生!这五种坏...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纯霞 张加会 编者按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感压力巨大,情绪波动,...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大...   初秋,走进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有轨电车叮当作响,百年老建筑静静矗立,老字号店铺、特色餐饮、潮...
首店齐发、零售竞秀,河南线下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歌 内蒙古草原风味汉堡挑动食客味蕾,来自各地的汉堡摊位前排着长队……9月3日,...
原创 终... 近期一档美食竞技节目上,岳云鹏淘汰全红婵哥哥全进鹏的操作,让不少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 明明全进鹏做...
双牌融媒记者带你看:全竹文旅营... 从全竹家具到钢竹民宿、全竹太空舱再到 KTV 房车,永竹科技深耕“以竹代塑”这一理念,用竹子诠释了什...
被“忽悠”上318川藏线的年轻... 在中国,有一条公路专门生产两种东西:最好的辞职理由,和最野生的治愈力。它就是——“此生必驾”的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