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凌洲業話”藍色字體、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草長鶯飛、桃紅柳綠,又到瞭踏青賞花的好時節。北京是一座歷史名城、文化之城,其實也是旅遊之城;特別是春天,北京整個兒就是一個大花園,適合踏青賞景的地方數不勝數。在“新北京城”,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域內、依托大運河而建的森林公園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運河森林公園位於通州新城北運河兩側,這裡面積大、植物多,有著2500畝的水域面積,8200畝綠化面積,是國傢4A級旅遊景區、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有“一河、兩岸、六園、十八景”,是郊遊觀光的絕佳選擇。
通州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包含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元朝大運河等組成)一部分,北起六環路潞陽橋、南至武窯橋,河道全長8.6公裡,左堤長8191米,右堤長3639米,公園總建設面積713公頃,約合10700畝。所謂一河:是以北運河為中心,沿岸建有5個功能各異的碼頭,作為水上遊覽的停靠地,便於遊人上岸觀賞。
兩岸是指北運河兩岸堤路:是交通的路、也是景觀的路。近10公裡的路程上,有起伏、有變化,有景致。堤岸綠化與運河景觀相互交錯。樹林融入復層種植、群落種植、混交林的概念;利用沿岸景致變化,形成瞭穿過樹林的路、賞花的路和絢麗的路。六大景區分佈在河道兩側,分別是:潞河桃柳景區、月島聞鶯景區、銀楓秋實景區、叢林活力景區、明鏡移舟景區、高臺平林景區。
十八景點則分佈於六大景區之中,有桃柳映岸、榆橋春色、茶棚話夕、皇木古渡、長虹花雨、月島畫境、濕地蛙聲、半山人傢、銀楓秋實、楓林茗香、大棚囤貯、風行蘆蕩、叢林歡歌、雙錦天成、明鏡移舟、平林煙樹、棗紅若塗、高臺浩渺。
其中潞河桃柳景區位於潞通橋以南,占地面積近千畝,景區以植物造景為主,種植瞭大面積的桃花、杏花、李花等春花植物,與垂柳形成瞭桃柳映岸的優美景觀,特別適合春秋踏青賞花。景區以城市的記憶、歷史的記憶為主題,分別設置瞭景觀節點,還將城市建設拆遷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大棗樹、大國槐、大榆樹等移植到公園中,保護起來,為拆遷居民留下瞭過去生活的點滴記憶。
銀風秋實景區則是展現秋天魅力的地方,占地面積千餘畝,以漕運碼頭為背景,以漕糧屯貯為主題,用現代化的形式再現運河兩岸漕糧滿囤、秋收歸倉的喜悅景象。漕運碼頭周邊設計瞭糧倉形式的大棚,可作為“溫室”種植四季植物,也可成為展示漕運文化、反映百姓生活的展示基地。那麼要看五彩斑斕的秋景,則要以叢林活力景區為主,這個景區占地面積約800畝, 80%為現狀片林和果園。
在規劃過程中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盡量減少采伐和移植,對現有林進行改造和提升。對片林進行林緣改造,增加常綠樹、彩葉樹和花灌木,增加層次和色彩。林內開辟有林窗,增加瞭道路、廣場和遊戲設施,秋遊的同時能夠充分利用林下空間休憩和娛樂;景區內的果園品種也很豐富,是既能觀景又可采摘的遊覽區,不過眼下不是采摘的時間,得等到秋天。
春季暖陽高照、微風徐徐,這裡水波粼粼、垂柳搖曳、綠意盎然,百花爭艷。漫步在運河河畔,沐浴在藍天白雲之下,既能欣賞大自然帶來的美景,心曠神怡;也可長走健步,休閑鍛煉。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關註我,更多京城文化與君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