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沙漠的氣候惡劣,漫天的黃沙,別說是水池子瞭,就連樹木也是十分的罕見。如果不小心誤入沙漠,等待自己的不是豺狼猛獸,就是黃沙吞噬,很少聽到有人能夠在荒漠中生存下來。而且隨著土地沙漠化、荒漠化越來越嚴重,人們開始從各個方面著手對沙漠進行一定的治理。我們國傢同樣如此,而且在這裡沙漠上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創造瞭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我國在治理沙漠地帶的時候最常用一種樹木,叫做瓶子樹。它獨特的外形就像一個碩大的瓶子,而它的功能也的確就像瓶子一樣,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並且可以生活在非常幹旱的地區,所以它對於沙漠的綠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去過沙漠的遊客們應該都見過這種樹,遇到危險的情況時,還可能救你一命。尤其在非洲一些幹旱地區,人們稱這種樹為生命之樹,把它們當成寶。
瓶子樹也叫猴子面包樹,樹冠巨大,樹杈千奇百怪,酷似樹根,遠看就像是摔瞭個“倒栽蔥”。它樹幹很粗,最粗的直徑可達12米,要40個人手拉手才能圍它一圈,但它個頭又不高,隻有10多米。因此,整棵樹顯得像一個大肚子啤酒桶。如果你在沙漠中遇見一棵瓶子樹,要是能輕輕的將其劃開一道口子,就能看到上面流下來的汁液,在關鍵的時候救人性命也是不無可能。所以說,它的價值非常的大,據瞭解,它最大的儲存水分的容量可以達到2噸!但是最近卻有的人覺得在這種樹木引進中國之後的發展卻並不盡如人意。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瓶子樹在幹旱地帶能夠給沙漠中的人希望,所以它變得非常受歡迎。當這種神奇的瓶子樹引進我國後,由於生長環境不適合它,尤其是南方濕潤多雨,瓶子樹不僅沒有發揮最大作用,就連外形也發生瞭改變,樹幹變得越來越纖細、均勻,成瞭一棵瘦肚子的瓶子樹。保持樹幹初始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在如此的環境當中,瓶子樹的功能漸漸的退化瞭,成為瞭公園裡一種供人們觀賞的樹木,這種用途也是讓人哭笑不得。
對此,一些人對這種做法感到非常的無奈,這種本來被稱作生命之樹的東西,就這樣被作為旅遊景觀浪費掉,實在是失去瞭原有的價值,因此很多人都是這種做法產生瞭異議。而你們又如何看待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