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首都發展巡禮·歷史文化保護利用 | 四大展陳特色奠定紅色底蘊
文艺sao客
2023-03-30 01:55:41
0

原標題:新時代首都發展巡禮·歷史文化保護利用 | 四大展陳特色奠定紅色底蘊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3月25日,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對公眾開放,加上此前開放的香山革命紀念地,標志著“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的全貌已完整呈現。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北京通過全面系統挖掘、保護利用“紅色寶藏”,加大革命舊址修繕保護力度,大力推進“紅色+”創新發展,依托建黨、抗戰、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打造紅色精品展覽、創作紅色文化作品,推動首都紅色資源活起來。

總體上,“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保護利用呈現4個方面特色:革命舊址修繕緊扣革命精神、“進京趕考之路”凸顯時代精神、紅色地標展陳重點各有側重、主題片區標識標牌統一設計。

清華園車站舊址經過保護修繕和環境整治後對外開放

革命舊址修繕緊扣革命精神

在海淀區成府路路口西南小巷裡,經過保護修繕、環境整治後,清華園車站舊址“煥顏”亮相。

1910年,京張鐵路沿線上重要一站——清華園車站修建完成,傑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題寫站名。清華園車站見證瞭建黨早期京綏鐵路工人罷工運動,還是1935年華北事變後轉送珍貴古籍圖書和教學儀器的始發站,“九一八事變”後運送抗戰物資到綏遠抗日前線的中轉站,“七七事變”晉察冀五支隊與日軍進行殊死搏鬥的發生地。特別是1949年,清華園車站成為中共中央“進京趕考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由於各種原因,長期以來,清華園車站文物本體保護狀況不佳,缺乏必要修繕,損毀嚴重。自去年起,在北京市文物局指導下,海淀區按照“現狀整修、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深入聽取周邊居民訴求,廣泛邀請知名文物古建修復專傢,在充分勘查、調研、論證基礎上,采用三開間現存文物修繕為主的設計方案,以民國建築特色工藝進行修復,彰顯革命精神特質。如今,清華園車站已成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同步開放的還有頤和園益壽堂。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益壽堂是充分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協商民主精神的革命舊址,著重還原瞭“益壽堂晚宴”的歷史細節——1949年3月25日晚,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在這裡宴請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代表,誠心相待、共商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協商建國歷史上留下瞭濃重一筆。

民革代表柳亞子居住在益壽堂期間,毛澤東曾親臨探望。在交談中,毛澤東道出瞭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秘訣——“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計”。2015年,頤和園益壽堂完成修繕,並設有專題展覽。此次重新開放,頤和園對益壽堂進行瞭展陳提升。

“進京趕考之路”凸顯時代精神

隨著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對公眾開放,紅色精品展覽同步亮相。

步入“走向新中國的步伐——中共中央‘進京趕考之路’清華園車站專題展覽”展廳,車站210平方米的空間內,“步伐堅定的趕考之路:中共中央赴北平”“堅持黨的領導: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等按照歷史脈絡順序展開,並設置瞭“‘進京趕考之路’多媒體影音體驗區”“‘進京趕考之路’報紙書籍體驗區”。一件件文物、檔案,一幅幅圖片,一幕幕黑白影像定格歷史瞬間,帶領觀眾深刻感悟老一輩革命傢“趕考”的清醒和堅定。

清華園車站專題展覽以“進京趕考之路”為核心內容,著重展示出中國共產黨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裡給出瞭第一個答案,這就是“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經過百年奮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黨又給出瞭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

專題展覽將進京“趕考”的歷史智慧與時代精神深度融合,並予以重點展示,以凸顯新時代主旋律及自我革命取得的系列重要成果。

經過改陳提升的頤和園益壽堂裡,一場“古都春曉——中共中央‘進京趕考之路’頤和園專題展覽”對公眾開放。60餘張歷史圖片、60餘件文物按照“古園新生”“宴集群賢”“肝膽相照”三個部分,著重還原瞭“益壽堂晚宴”的歷史細節——1949年3月25日晚,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在這裡宴請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代表,誠心相待、共商國是。展覽以豐富的文獻史料和現代化展陳手段,呈現瞭頤和園是中共中央進京“趕考”的一個重要落腳點,表達瞭向人民、向歷史交好答卷的堅毅決心。

紅色地標展陳重點各有側重

從清華園車站,到頤和園益壽堂,再到雙清別墅、來青軒等中共中央香山駐地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這些紅色地標,在創建新中國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這些重要點位串聯成線、交相輝映,呈現出“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的全貌。

從“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的沿線來看,不同點位各具特色。比如,清華園車站作為重要革命文物,突出進京“趕考”的歷史全貌;頤和園益壽堂作為中共中央進京“趕考”北京段的一個重要落腳點,著重還原“益壽堂晚宴”的歷史細節,突出展現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負責人、無黨派民主人士代表同舟共濟、肝膽相照,開啟協商建國、共創偉業的新紀元。

中共中央香山駐地舊址雙清別墅、來青軒等則是“以物證史”,重點介紹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傢及中共中央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工作人員在香山時期的生活、辦公場景;香山革命紀念館則是國內唯一全面展示中共中央進駐香山時期輝煌歷史的革命類紀念館。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由一個個紅色地標串起的紅色線路,已成為首都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之一——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題片區標識標牌統一設計

隨著“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整條線路的全新亮相,沿線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也亮出瞭“身份牌”。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結合革命舊址現狀,北京統一設計安裝瞭“新中國成立片區主要革命舊址、紀念設施標識標牌”,便於參觀者瞭解主題片區概貌、“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線路佈局和舊址的革命歷史文化內涵。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中共中央香山駐地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成為第一批立牌單位。在清華園車站、頤和園益壽堂兩處革命舊址周邊還專門設立交通指示牌。

同時,為提升沿線資源整體保護利用水平,構建全線可認知、重要節點和片區保護利用融入區域規劃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北京打造出“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香山革命紀念地、香山革命紀念館”精品紅色研學遊線路。

延伸

清華園車站遺址搶救性修繕是如何進行的?

在海淀區成府路路口西南小巷內,有一座老站房,這便是清華園車站舊址。熙熙攘攘、人來人往之間,這座老站房見證瞭歷史的變遷。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清華園車站曾是老京張鐵路上的一座三等小站,1960年隨著清華大學擴建,車站東移新建,線路向東繞行,老站房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被當作民房使用多年。去年,海淀區啟動清華園車站舊址文物騰退項目,隨後對老站房開啟瞭為期三個月的搶救性保護修繕工程。

巴掌大的墻面要清理一整天

“剛進場時,已經看不出老站房的原始空間格局,居民對墻面、地面、吊頂等房屋結構進行瞭改造。”海淀區文物保護中心修繕利用部主任鄭昊然介紹說,“就拿墻面來說,有的地方塗抹瞭防水塗料,有的地方粘貼瞭墻紙,甚至還貼上瞭瓷磚,原來的老磚被覆蓋瞭,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清理拆除。”

鄭昊然說,水泥、瓷磚等現代建築材料的硬度遠遠超過老磚,清理起來難度很大,必須由接受過專門培訓的古建築工人手工拆除。高峰時,大約30名古建築工人同時幹活兒,他們一手舉錘子,一手握鏨子,相互配合,一點一點用力鑿,把墻面表層的現代建築材料崩下來。“這可是個技術活兒,用力非常有講究。勁兒小瞭清不幹凈,勁兒大瞭又容易劃傷老磚。既要細心,還極度考驗耐心。有時巴掌大的一塊兒地方要清理一整天。”鄭昊然說。

在拆除附著物時,工人們發現有些老磚污損嚴重,就需要采用“剃補”的方法修繕。通俗地理解,就是把老磚“剃掉”,補進去一塊新的古建磚。用於“剃補”的古建磚,其制作工藝與百餘年前的老磚完全一致,也是手工燒制而成的。

反復分析論證保護珍貴站匾

不單是墻面,清華園車站的地面也進行瞭大面積修繕。據瞭解,老站房內僅留存瞭兩片原始水泥地面,其他區域均被砸掉瞭,或是鋪設瓷磚。修繕前,對原始水泥成分進行瞭分析,發現含沙量較高,能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工人們按照傳統工藝和材料配比進行反復調配,對比新舊水泥的色差、形態,最終將站房內部區域的地面全部恢復。

清華園車站的站牌極為珍貴,由詹天佑親自題寫,匾額嵌於主入口之上,寫著:“清華園車站CHING HUA YUAN宣統二年冬季 詹天佑書”,下面是印章。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整條京張鐵路上,詹天佑隻題寫瞭三個車站的站牌,分別是張傢口、居庸關和清華園。其中,張傢口的匾額早已失蹤,居庸關的匾額也已遭到破壞,現僅存清華園站的站牌還佇立在房頂。

鄭昊然介紹,清華園車站坐西向東,歷經百年風雨,房頂的站牌匾額已經向西傾斜。但是,現場施工空間狹窄,不具備矯正條件。通過對匾額進行結構分析,考慮景觀因素,反復論證嘗試,最終在匾額後側合適的位置采取鋼架限位,避免匾額進一步向西傾倒甚至掉落。通過這種方式,將珍貴的站匾妥善保護起來。

考慮居民采光未做站房復建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在清華園車站舊址的北側有一片空地。這片空地其實是老站房的一部分。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清華園舊車站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築,建成時面闊五間、進深兩間。以主入口為中軸線,兩邊對稱,規模雖小,但售票處、候車室、發車室、貨運倉庫一應俱全,貨運、客運都在經營范圍之內。後來,因住宅建設,北邊兩間被拆除,僅剩三間站房及一片空地。

是否采用復建的方式恢復老站房歷史原貌?這在修繕過程中經歷瞭多輪論證。“清華園車站舊址與一旁的清華園鐵路一座宿舍樓非常近,北側空地與居民樓相連,站在空地上,甚至能一眼看清居民傢中景象。”鄭昊然說,“我們專門到居民傢中做采光測評,如果復建,一層住戶室內全黑。哪怕隻是在景觀視廊上做一塊背板,也會對居民室內采光帶來極大影響。我們按照最小幹預的原則,沒有對地上部分做任何修復,僅對原有站房區域的地面做瞭處理。同時,講解員帶領觀眾參觀時,不允許使用外放擴音器,要全部佩戴耳麥,防止產生噪音,對周邊居民造成幹擾。”

為瞭使空地不“空”,佈展時特別設計瞭戶外復原展陳,也就是現在觀眾所能看到的四根枕木、一段鐵軌以及一座車站裡程碑。同時,該區域用柵欄圍擋起來,不允許觀眾進入,使觀眾與住戶之間形成瞭一段過渡區域。“如果居民的私人物品順著窗臺掉下來,落入戶外展陳區域怎麼辦?這一點我們也想到瞭。在車站舊址一旁設有值班室,常年有人值守。值班人員可以用鑰匙打開柵欄門,幫居民撿拾。”鄭昊然表示。

編輯 趙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乘着高铁游白山 | “百区百景... “百区百景” 打卡攻略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高铁开通在即,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瞬间就要成为现实,本期乘着...
泡杏酒选啥酒?42 度清香纯粮... 泡酒选择需谨慎,否则无益又伤身。下面,分享一些从泡酒达人得到的专业经验。 近年来,市面上很多白酒使用...
原创 3... 标题:3个鸡蛋1碗面粉,就能在家做出一大盆“猫耳朵”,童年的味道!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在...
原创 5... 在烹饪的世界里,肉馅的制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传承。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厨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番茄鸡蛋面的做法 番茄鸡蛋面的做法 葱白和蒜切末,一定要非常细碎,鸡蛋打散,番茄去皮切丁,鸡蛋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打蛋器打...
家常猪肝制作指南:鲜嫩入味,营... 家常猪肝 猪肝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家常食材,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适当食用对身体有益。家常炒猪肝以其鲜...
原创 洋... 每年四五月,当洋槐花的香气开始在城市上空飘荡,我就知道又到了吃槐花饺子的季节。这种带着蜜糖香气的时令...
哇!这香甜南瓜薄饼有什么魔法?... 嘿,亲爱的厨房新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种既简单又美味的家常美食——香甜南瓜薄饼。这不仅是一道适合...
原创 天... 天冷就想这口!无需砂锅看火,一个电饭煲搞定香喷喷煲仔饭 用电饭煲做煲仔饭,不仅完全可行,而且是很多...
初秋抓住孩子长高“黄金期”,常... 初秋时节,天气逐渐转凉,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可是一年中长高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合理的饮食搭配至...
秋天常吃这8种“败火食物”,养... 秋意渐浓,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此时,不妨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养心润燥、清热下火。下面为...
俗话说“阳气足,百病消”!建议... 经常食用这 8 道升阳祛湿的菜品,为身体补充阳气,排出湿气,让我们精神头十足,拥有健康好体魄。快来动...
立秋后多吃九道家常菜!一润便、...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个时候,饮食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多吃一些...
双休日高温继续,下周降温;上海... 这个双休日,上海高温持续,出门最好避开高温时段,适时选择室内活动,周日午后出行还要注意防范局部雷雨。...
助眠又开胃,这道果蔬沙拉超清爽... 最近时有台风送雨,时而艳阳高照,仍是高温天气,酷热难耐,往往影响睡眠和胃口。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广...
原创 认... “一方水土养一方菜”,跟不少广西朋友打交道后发现,他们做菜特别实在 —— 不搞花里胡哨的摆盘,不用贵...
跟团去重庆4天游超实用避坑攻略... 6月的重庆,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炽热阳光的映照下,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这座被山峦环绕、江水穿城...
重庆5天4晚跟团游怎么选?国庆... 计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锁定为充满魔幻色彩的山城——重庆。作为一座融合了现代都市风貌与悠久历史...
挖色,秋日,好哇瑟! 鎸栬壊鏈... 大理洱海东岸的挖色镇是一座被时光温柔珍藏的白族小镇这里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自由的风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清...
胡萝卜炒蘑菇制作指南:鲜香脆嫩... 胡萝卜炒蘑菇 胡萝卜炒蘑菇是一道简单清爽的家常小炒,胡萝卜的甘甜与蘑菇的鲜香相互融合,口感脆嫩,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