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辣,川渝黔湘都是出了名的好手,但也有越来越多人发现,在“辣味江湖”,江西才是真正的“隐形王者”。
“一点不夸张,一道简单的青椒炒红椒,炒完涮了锅也还是辣的!”
不同于四川的麻辣,湖南的香辣、贵州的酸辣,江西人吃辣,吃的是纯辣、生辣——一经入口,不给舌尖反应的时间,辣味就立刻似海席卷全身。很多人来到江西才真正体会到,辣其实是一种痛觉,辣到简直说不清是人在吃辣,还是辣在吃人!
实际上,江西对辣味的偏爱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早在明代,江西庐山一带就已是全国重要的辣椒产地,辣椒远销外省。到了清代,江西吃辣文化更加兴盛,民间流行用辣椒制作腌菜,如臭豆腐、泡萝卜等。
然而就算到了今天,江西“老表”能吃辣的名声也并没有传出多远——毕竟这里是全国最低调、存在感最低的省份之一……
“环江西”,曾被“重重包围”的省份
网络上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梗,叫“环江西”:从经济发展水平到交通建设再到高等学府,江西都曾跟周边省份有着比较大的差距,一个个“环”把江西“重重包围”起来,削弱了其与外界的联系。
最典型的,“环江西高铁圈”。2013年12月,随着厦深铁路开通运营,沿海通道上海至深圳段全线通车,其与京广高铁、京沪高铁,共同组成了一个高铁环线,而江西恰恰处于这个环线中。
(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沿海铁路组成环江西高铁圈)
而彼时江西省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线路:尽管早在2004年国家确定大力发展高铁时,江西就开始了自己的高铁规划,但受于地理位置,起步建设还是比周边的省份稍晚。
交通变革的落后也拖了江西经济发展的后腿,出现了“环江西经济圈”:最典型的是在2021年上半年,除江西外,其邻居省份全部进入了全国十强省份,“江西旺邻居”成了又一个可供调侃的话题。
差距客观存在,不过尽管在诸多方面都落后在起跑线,江西也一直在脚踏实步,为破除这一个个“环”而努力着。
要想富,先修路。过去10年间,江西铆足了劲发展高铁建设,建成了杭长高铁、合福高铁、武九高铁、赣深高铁、昌赣高铁等多条铁路线。到2022年6月,江西省时速200km以上的铁路里程已达2094km,位居全国第七位。到2023年底,江西已实现市市开通时速350km高铁线路。
十年时间,江西一举扭转了高铁建设落后的局面。
高铁建设带动了江西经济的发展。过去十年间,江西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8.4%的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从2010年的20上升2023年的15。
为寻求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江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目前,江西省VR产业规模已达全国第一,Led芯片产能全国第一,手机闪光灯出货量全球第一,有色金属产业全国第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这个最低调的省份,正在火力全开发展光储新能源产业,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谋发展,江西光储火力全开!
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实际上,江西省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自“十一五”起便开始关注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转化。进入“十四五”时期,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江西省的重要战略性产业。
资料显示,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已经形成了涵盖新能源上游制能、中游储能、下游用能在内的全产业链条。截至2024年8月,江西省处于正常经营的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数量超3.5万家,其中单光伏产业高达近1.7万家。
在光伏产业方面,近年来,江西光伏蓬勃发展,多个项目落地,涵盖全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一季度,落户江西的光伏项目总投资就已超过280亿元,覆盖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玻璃等全产业链,其中超过2/3的资金流向了江西上饶。
有着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的上饶市,近年来,依托晶科能源等龙头企业优势,聚集光伏产业链上下游重点环节,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已形成了“硅片—电池片—组件—配套辅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位于上饶经开区的晶科能源智慧大工厂,是行业内首个从光伏切片到电池片再到组件一体化的N型TOPCON生产基地)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饶市光伏新能源产业规模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2023年,全市光伏新能源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626.1亿元,同比增长31.5%,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28.9%。
(上饶横峰县光伏项目)
在储能产业方面,有着丰厚的锂矿资源“家底”的江西,具备发展储能产业的先天优势。
数据显示,2022年,江西锂矿储量超过青海和四川,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40%。2022年度全国锂矿储量增量也主要在江西,占增量的94.5%。
这都得归功于江西省宜春市的两个锂矿山。有着“亚洲锂都”之称的宜春市,近年来以资源换产业,引进头部企业,带动全链条、集群式发展。2021年以来,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欣旺达等锂电头部企业先后布局宜春,形成头部企业聚集的“宜春现象”,并带动一批中下游配套企业相继落户。
如今,宜春锂电产业集聚成势,产业链条涵盖锂资源采、选、冶,锂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配件、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等各个环节。
总体来看,当前,江西已形成以赣西赣南为中心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链企业加速汇集,上饶等城市则在加速推进光伏产业集群建设,相互竞争,推动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新能源应用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江西省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也在不断攀升。
据光伏盒子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底,江西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3250.1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超53%。
2023年,江西省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812.7万千瓦,总装机达到2690.8万千瓦,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八成,同比增长43.3%,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新能源电网消纳紧张的情况下,江西新能源利用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66.4亿千瓦时,增长5.1%。
江西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光伏、储能方面的发力。
早在2022年,光伏发电就已成为江西第二大电源。
从太阳能资源水平来看看,江西全境多年平均的太阳能资源年总辐射量在1200~1300kWh/㎡之间。其中2022年全境平均水平面年总辐射量较高,为1480.4kWh/㎡,最佳倾角总辐射量为1568.3kWh/㎡。若按照82%的系统效率计算,首年年利用小时数可达1286小时。
从江西省的分布式光伏装机情况来看,主要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以2023年为例,江西省内500kW以下的项目规模区间占比40%,0.5-1MW占比33%。从项目分布来看,主要是分布在赣州、鹰潭、上饶、宜春、九江等城市。
在储能方面,江西则积极引导新能源电站以自建、租赁或购买等形式配置储能,发挥新型储能“一站多用”的共享作用,促进新能源的健康发展。
例如,2024年1月,江西省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西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4-2030)》的通知,文件提出:
1)到2025年、2030年,力争实现各设区市新型储能投产规模不少于新增新能源装机的15%、20%。到2035年,力争实现全省新型储能投产600万千瓦以上:
2)新建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装机规模的10%,储能时长不少于2小时。
3)建立健全涵盖中长期交易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新型储能交易体系。
4)支持煤电、水电等存量常规电源根据需求合理配建新型储能设施,提高系统整体运行灵活性和经济性。
文件还列出96个已开展前期研究的新型储能项目,包含多种储能技术,项目总规模6.6GW/6.6GWh(按默认充电时长1小时配置计算)。
展望未来,江西大有在新能源领域持续火力全开的势头!
根据江西省“十四五”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未来江西省将聚焦光伏、锂电等主导产业,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据《江西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4-2030年)》,到2030年,新型储能将在江西的源网荷各侧开展规模化布局应用,各设区市新型储能投产规模不少于新增新能源的20%。到2035年,全省新型储能投产600万千瓦以上。
由此可见,江西省分布式光伏和储能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值得期待!
【会议通知】
为探索江西分布式光储市场及光电建筑市场的巨大潜力,把握发展新机遇,促进江西分布式光储能及光电建筑行业技术的应用,10月25 日,【第三届江西省分布式光储研讨会暨第七届光电建筑行业创新大会】将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会议名称】
第三届江西省分布式光储研讨会暨第七届光电建筑行业创新大会
【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4年10月25日(周五) 9:00-17:30
地点:南昌国际博览城绿地铂瑞酒店
【会议架构】
主办单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光伏盒子、光伏們
承办单位: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协会、江西省能源协会、江西省电力企业协会
【探讨内容】
大会针对市场发展、行业难点、能源转型、项目融资等焦点话题进行深度挖掘,洞察行业新风向。同时本次大会邀请了江西及周边省份的优秀光储开发商、投资商、EPC及多位光电建筑及光储行业专家等进行交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