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創新 看魯菜在儒商大會這樣傳遞鄉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朱曉沖 孫靚 李義方 濟南報道
“相聚齊魯大地、共話高質量發展”。3月28日至30日,第三屆儒商大會盛大啟幕,作為本次大會的特色亮點活動之一,“傢鄉的味道——魯菜走進儒商大會”專題活動也同步舉辦。
作為北食代表的魯菜是唯一自發形成的菜系,歷史悠久,位居我國著名的“八大菜系” 之首。由儒傢文化孕育的魯菜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在中華飲食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活動中,宴席以“集大成者”的姿態展示山東的飲食文化。在宴席展位,孔府宴、大舜宴、博山四四席、膠東漁傢宴等山東特色宴席集體亮相,在這除瞭能吃到美食,還能聽大廚跟你講解美食背後的文化故事。
“相傳舜耕於歷山,歷山就是現今的千佛山,我們舜耕山莊也是建在千佛山腳下。”舜耕山莊行政總廚王斌告訴記者,大舜宴是舜耕山莊根據“舜耕於歷山”的歷史記載,結合濟南地區的食物特產為原料,運用魯菜的烹調技法設計研制而成的特色傳統名宴之一。大舜宴的主題與內涵就是以鳳凰圖騰的意蘊和寓意,雖然一桌大舜宴不足以展現當年大舜刀耕火種、獵禽降獸、賢被四方的巨功偉業,但卻可以從這一肴一饌、一杯一盞、一啜一飲中領略大舜文化的博大意蘊。
“藍海孔府宴主要是將魯菜孔府菜裡儒雅精致的歷史文化和精湛的烹飪技藝相結合,在這個基礎上融合創新。”山東省飯店協會會長、山東藍海集團董事長張春良向記者表示,孔府宴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接待貴賓、上任、生辰、祭祀、婚喪喜壽時特備,這次藍海推出的孔府宴,在規制上延續瞭魯國歷史文化,根據孔府檔案記載的孔府宴席菜單,通過系統的挖掘和創新,融合孔府菜流傳下來的歷史名菜和文化元素,結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食材,從而開發出瞭全新的孔府宴。
“這次借助第三屆儒商大會平臺,主要推廣我們傢鄉的味道,把山東省的一些特色小吃和一些特色宴會在這裡做推廣。”張春良說,新式魯菜主要是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而進行創新演變的,因為魯菜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素有四大菜系之首的美稱,具有做工講究,周正大氣的特點,在傳統的魯菜當中,這些特點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此外,張春良希望通過本屆儒商大會賦予魯菜宴席現代意義,推動經濟的發展,“將來我們要把孔府宴和大舜宴按照商業模式來運作,在全國推廣乃至出國推廣,進一步傳播山東的儒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