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与杭州余杭联合成立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会议现场。余杭区委宣传部 供图
8月27日,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的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余杭与浙江大学共同建设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成立并揭牌,目标打造机器人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级创新高地。
人形机器人是指外观和功能与人相似的智能机器人,比一般机器人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传感、驱动和控制系统,有的具有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朱世强在会上介绍,创新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院长)负责制,愿景是“让机器人更好服务人类”。
据了解,该中心目标在五年内建成一支由两院院士领军,总体规模200人以上的高水平机器人专业化研发队伍,研制不少于30款先进机器人产品,引育落地含领军企业在内的机器人企业不少于50家。
“郑州+洛阳+开封”旅游计次票来了
为进一步服务旅游客流出行和城市间交通接驳,自8月28日起,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将推出客运新产品,开办“郑州+洛阳+开封”旅游计次票和郑阜高铁郑沈段(郑州到沈丘)、郑渝高铁郑邓段(郑州到邓州)的30日定期票、20次/90天计次票、10次/90天计次票业务。
“郑州+洛阳+开封”旅游计次票包含“郑州东(郑州)—洛阳龙门”“洛阳龙门—郑州东(郑州)”“郑州东(郑州)—开封北(宋城路)”“开封北(宋城路)—郑州东(郑州)”四段行程各1张二等座车票,旅客启用后需要在9天有效期内,乘坐产品指定发到站及席别的列车。
郑阜高铁郑沈段、郑渝高铁郑邓段计次票和定期票分为30日定期票、20次/90天、10次/90天计次票。其中,30日定期票指的是旅客可以在30天有效期内,最多乘坐60次指定发到站和指定席别的列车。20次计次票、10次计次票指的是旅客可以在90天有效期内,分别乘坐20次、10次指定发到站和指定席别的列车。
乘车人可在铁路12306网站、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自动售票机提前预约产品所对应发到站及席别的席位,持购买产品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检票乘车。
“古韵今风·运河新声”杭州城市漫步带你穿越千年共鉴运河新貌
志愿者合影 江志清 摄
8月24日,夕阳如织,余晖轻洒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之上,第五期“杭州之光——繁星研习社”城市漫步志愿者实践活动——“古韵今风·运河新声”申遗10周年纪念之旅,在运河广场璀璨启幕。本次活动在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和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拱墅区文化特派员曹福然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共同漫步运河,享受了一场古今交融的风华盛宴。
志愿者们的步伐从运河文化广场起步,穿梭于历史悠久的拱宸桥下。在孙福轩教授的娓娓讲述中,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四年的古桥,不仅是连接南北两岸的坚固纽带,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
随后,一行人深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曹福然老师以其生动的语言,带领大家追溯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大厂时代”的辉煌与变迁,为大家讲述了各大厂房及同和里民国土墙的历史故事。
不同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超高的领地属性意识,大运河沿岸仍为公众所用,且在21世纪初,杭州市委市政府便在大运河申遗保护工作进程中,保留了厂房的原生态木梁结构,将璀璨的非遗文化融入其中,这是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优秀典范之一。
在如意弄的“首盏电灯”的可操作艺术装置前,志愿者们亲手拉拽点亮灯光,亲身体验了运河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在小河公园,现代音乐与传统乐章的巧妙融合,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焕发出的新生命力……在杭州知音奇妙夜现场,随着神秘嘉宾人文民谣乐队水木年华的空降,志愿者们跟随着全场,合唱《启程》《四方》等爆款金曲,一起重回青葱岁月。
平陆运河极致逐绿 3.3亿方土石方物尽其用各得其宜
回填出数千亩平地,让丘壑变良田;泥沙重焕纯净本色,化身绿色建材用于工程建设……近日,记者来到广西平陆运河建设现场,除了被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震撼之外,还得到另外一个消息——截至8月25日,平陆运河已累计开挖土石方超2.2亿立方米,这些土石方在抬填造地、工程利用、绿色建材等方面基本实现合理利用,成为打造世界级绿色运河、生态运河的生动实践。整个工程预计开挖出约3.39亿立方米土石方,也将全部找到合适归宿。
“平陆运河航道开挖砂层分布广、砂质差异大,资源化利用并不是简单地转移。”广西平陆运河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扬帆介绍,公司由平陆运河集团与中交疏浚集团联合成立,主要负责绿色建材、园区回填、吹填造地、矿坑修复4个方向的土石方综合利用。他们联合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攻克了环保除氯和高效分选配比技术,形成高效环保洗砂成套技术装备,实现高效率水洗不同含泥量原料砂,进一步提高土石方综合利用效率。
平陆运河对绿色工程的极致追求,在于对每一捧运河土的极度利用。在青年枢纽绿色建材加工点,经过震荡、清洗等数道工序,各标段输送来的土石方蜕变成含泥量1%的“细沙”,副产物泥浆则被压缩成一块块泥饼。“加工点的原材料全部来自平陆运河开挖的土石方,清洗后形成的粗砂产品将全部用于三大枢纽建设,基本满足枢纽建设的天然砂需求,泥饼土经过复配改良后也将用于生态护岸工程。”现场负责人姚宇佳说。
经测算,平陆运河土石方的综合利用预计新增造地面积达3.27万亩,包括新增耕地1.05万亩、产业园区用地约1.37万亩、城镇开发用地约0.85万亩。
首都博物馆亮相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8月23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博博会”是全球博物馆行业颇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首都博物馆以本次博博会的“首博”姿态精彩亮相,与业界同行展开学习交流,与社会公众进行现场互动。
在博博会的交流展示平台上,首都博物馆围绕2024年的本馆改陈升级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开放两件核心工作,讲述如何谱写和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文博篇章。其基本陈列“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以北京悠久历史、绵长文脉,见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以北京地理区位特点而形成的融汇多元的区域文化亮点,见证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与此同时,作为“一馆多址”的北京市属综合类城市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打造“2+N”格局,将所属的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市智化寺管理处)、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老舍纪念馆的风貌也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将启
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将启。主办方供图
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将于2024年9月2日至9月3日在京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
据介绍,此次大会将运用AI全流程赋能,围绕网络视听艺术创作及产业发展等内容,设置“1+6+3+N”的活动板块,即1场开幕式暨高峰研讨、6场主题研讨、3场项目征集以及多项网络视听艺术系列活动,会上将发布2024“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微短剧首亮微光2.0计划,组织16+1区和相关产业园区进行政策解读和招商引资等。
与会嘉宾将围绕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微短剧、网络综艺、营商环境、技术赋能内容等六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参与“点燃创作灯塔、领航行业未来”主题创作者之夜等活动。本届大会不仅大咖云集,还突出“艺术汇集、群众参与”,将设置网络电影项目创投、AIGC微短剧、微电影、大运河主题短视频等项目征集活动,并通过网络视听艺术IP市集、演出、打卡,以及4场“名师创享”活动充分点燃艺术氛围,广泛吸引大众参与,全景展现网络视听魅力。
绍兴:浙东淡水鱼馆开馆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近日,浙江绍兴浙东淡水鱼馆向公众开放。该馆位于浙东运河文化园内,馆内展示淡水鱼类、两栖类生物近150种,其中本地鱼类95种,体现运河沿岸的生态多样性和渔业文化。
(李延晨 综述)
来源: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洛阳旅游、钱江晚报、中国交通新闻网、首都博物馆、北京文博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