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文艺创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张掖建设,2024年7月28日至8月5日,由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张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张掖书画院、张掖市美术馆、张掖市美术家协会、张掖市博物馆、甘州区文化馆承办的“范兴儒临摹敦煌壁画精品展”在张掖市美术馆开展。
时隔一个月,恰逢范兴儒先生83周岁寿诞,对本次展览资料进行整理,以回顾形式分享给大家。
全文5500余字,收录图片68张,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 布展情况
□ 开展仪式照片
□ 张掖日报报道
□ 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致辞
□ 范兴儒先生答谢词
□ 陈洧先生观感
布展情况
▽ 展览设在张掖市美术馆,共展出范兴儒先生临摹敦煌壁画作品150幅
▽ 嘉宾签到
▽ 主持人修改完善主持词
▽ 嘉宾阅读宣传册页
开展仪式照片
▽ 上午10时整,开展仪式准时开始
参加开展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成林,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伏世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蒋立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元,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吉龙,市文联副主席、张掖书画院院长陈冈,市政协原副主席、一级巡视员何格经,市文联原副主席陈洧,中国版协原理事、甘肃省版协副主席、张掖市美协名誉主席胡有全,张掖市美协原主席、张掖市美协名誉主席唐鸿发,徐悲鸿画院副院长、张掖市美协顾问董恒汕,张掖市书协原主席、省书协理事王平,张掖市美协原顾问王自刚、安吉斯珂,以及市文旅系统干部职工,市美协主席团成员、理事,各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要领导,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负责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300多人。
▽ 张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吉龙主持开展仪式
▽ 第一项议程,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蒋立伟致辞
▽ 第二项议程,范兴儒先生致答谢词
▽ 第三项议程,范兴儒先生捐赠作品与作品集
▽ 1.范兴儒先生向张掖市美术馆捐赠《敦煌莫高窟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作品1幅,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元,市美术馆馆长刘君接受捐赠作品
▽ 范兴儒先生介绍捐赠作品创作经过
▽ 2. 范兴儒先生向市文旅局,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单位捐赠《宝相天葩》精美画册260本,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负责同志代表接受方接受捐赠画册
▽ 第四项议程,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成林宣布开展
▽ 主持人邀请参会各位领导和嘉宾、朋友们参观展览
《张掖日报》报道
△ 2024年8月1日《张掖日报》第4版报道
中共张掖市委宣传部致辞
在范兴儒临摹敦煌壁画精品展
开展仪式上的致辞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蒋立伟
(2024年7月28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办“范兴儒临摹敦煌壁画精品展”,这既是传承和弘扬敦煌艺术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范兴儒先生默默耕耘敦煌壁画艺术六十余载的致敬,更是对祖国七十五华诞的献礼。在此,我谨代表活动主承办方,向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莅临今天活动的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敦煌壁画,作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精髓,它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范兴儒先生是我市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与弘扬,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才华,投入到临摹敦煌壁画这一神圣的事业中。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对敦煌艺术的深情厚谊,都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此次展出的临摹精品,是范兴儒先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它们生动再现了敦煌壁画的雄浑气魄、细腻神韵。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先生的成就令人赞叹,先生的精神令人敬仰,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范兴儒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文化自信自强的坚实基石之一。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上,希望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能向范兴儒先生学习,勇担文化新使命,勇攀艺术新高峰,砥砺前行,守正出新,积极宣传“丝路明珠 彩虹张掖”的深厚文化底蕴,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范兴儒先生致答谢词
心系故乡 叶落归根
范兴儒
(2024年7月28日)
亲爱的父老乡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站在生我、养我、哺育我健康成长的这片热土之上,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一山一水,在我心灵深处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爱的家乡——大美甘州,这颗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在新时代又激发出万丈光芒,照亮了故乡的振兴之路。
七十七年前,我只有六岁,祖母领着我坐上牛车,经过两天一夜的艰难颠簸,来到闻名于世的肃南马蹄寺石窟,神奇的佛教艺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之后,甘州古刹法幢寺的钟声,伴随我度过了小学时光。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工匠们把飞天画到墙壁上的全过程。就这样,在佛教文化长期熏陶下,我走上了学习民族传统绘画的道路,成为常书鸿先生的学生。
1966年3月28日,当我第一次走进敦煌莫高窟,就被色彩斑斓、画技绝伦的壁画惊呆了。这座用超越时空的美学理念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营造出的艺术殿堂,足以把真、善、美推向极致,足以使人们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净化。这次与敦煌艺术的零距离接触,使我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怎样才能让那些尘封千年的艺术瑰宝,聚集一堂,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怎样传承弘扬敦煌艺术使其古为今用,这一切毫无悬念地筑成了我的“敦煌梦”。为了圆这个梦,我走上了一条漫长、艰辛而曲折的艺术探索之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五十八年来,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坚持继承优秀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宗旨,对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形象,分敦煌飞天、敦煌菩萨、敦煌乐舞三个专题进行研究、整理、临摹和复原。力求使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形象平民化、大众化、通俗化和普及化,使其通过不同载体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此期间,我的敦煌壁画艺术作品,上北京、下广东、进校园、赴厂矿,进而使其拓展海外,让外国人也能感受到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最终使敦煌艺术真正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推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添了光彩。
“甘州自古多才俊,人杰地灵好家园”,莫高窟元代第三窟,俗称观音洞。根据此窟墨书题记“甘州史小玉筆”的字迹,又据另两条纪年为“至正十七年”的题记字体,经专家考证,此窟壁画极有可能是公元1357年前后,由来自甘州画师史小玉所绘制。当我得知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之作,竟然出自元代我们甘州先民之手时,我既感到无比自豪,又为我能成为该壁画复原第一人,而深感荣光。这一惊人的考古发现,从历史、文化和艺术层面,把敦煌和甘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年逾八旬的我,深知来日不多,责任重大。只有初心不改,梦想依旧,加倍努力,与时间赛跑,才能笑对人生。今天在故乡的这片热土之上,有幸向父老乡亲们汇报我一生的艺术成果,感到无比自豪。百年之后,我和我的“敦煌梦”,将化作扎根于热土的一棵无名小草,永远守护故乡的山山水水!
愿敦煌飞天化作丝路彩虹,架起和平、友谊、合作的天桥!
愿敦煌乐舞吹响新时代的号角,舞出一个欣欣向荣的盛世中国!
愿敦煌菩萨为我们祝福喜乐平安吧,故乡明天会更好!
谢谢!
陈洧先生观感
虔诚执着的传承创新
——范兴儒临摹敦煌壁画精品展观感
陈洧
(2024年7月28日)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的敦煌不在于城池的雄伟,不在于物产的丰饶,不在于盛典的隆重与壮丽……,敦煌之大在于这里诞生了世界文化艺术瑰宝的莫高窟壁画,敦煌之盛在于这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浩大精邃的艺术精品,从而使这片沙漠中的绿洲无愧于敦的大,无愧于煌的盛。
始凿于公元366年,现存492个蜂巢似排列在鸣沙山断崖上的莫高窟,南北长约1600米的洞窟中,珍藏着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刻画着数以万计的菩萨飞天人物,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壁画名扬四海,称雄世界;敦煌彩塑仪态端庄,丰姿俊美世人惊叹;敦煌飞天婆娑起舞,飘飘欲仙,凌空飘逸绝美仅有,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经典,是世界佛教艺术的精品,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精粹。
四十多年前,张掖籍的画家范兴儒第一次步入莫高窟,就被其大其盛的壁画和彩塑所震撼。站在古人创造的辉煌面前,范先生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拜谒神圣艺术的欲望强烈滋长。在常书鸿等敦煌艺术守护神的影响和指导下,范先生萌生了将敦煌壁画重现纸上、让世人更多更深更广地认识敦煌壁画的伟大与精美。于是,范先生睡冷炕,啃干馍,熬风寒,耐寂寞,开启了他近半个世纪的艰难跋涉。在临摹的道路上,范先生不循旧路,不走捷径,另辟新道,以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对中华传统文化渗入骨髓的感悟,精心临摹,潜心研究,补白拾遗,使一幅幅本已残缺的壁画还原本色,重新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灵动于颜料笔端,让敦煌壁画中撼动人心的飞天仙女气韵、色调和线条变化,既保持了壁画的历史原貌,又表现出画家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做到了传统技法与现代技巧相融合,历史理念与时代思维相碰撞,使传统的飞天人物、菩萨供身,赋予了新的诠释和凤凰涅槃般新的生命活力,展示出画家高妙的思想和高超的技艺。
莫高窟第三窟元代的千手千眼观音,经专家考证,此画由甘州画师史小玉所绘,成为敦煌壁画中独树一帜的作品。经600多年岁月沧桑,至今仍以惊人的艺术魅力让人感叹不已、惊叹不止。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曾将这一惊世之作编排为神幻玄妙的舞蹈轰动世界,让敦煌壁画立体的展现于世;甘肃著名舞蹈家高金荣将千手观音以舞蹈规范教学模式列入敦煌舞的必修之课。600多年后,张掖籍画家范兴儒先生又将几千幅呕心沥血临摹而成的敦煌壁画,以其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灵动的身姿展现于世,让敦煌艺术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走进了万千观众的视野。
岁月沧桑,时光更迭。当年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范兴儒先生在敦煌艺术的海洋里辛勤游弋,已是白发满鬓的老人,但范先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虔诚、对敦煌艺术的执着追求、对传承与创新的坚贞,为我们树起了一座艺术创新的丰碑。范兴儒先生是张掖的骄傲,是张掖人的自豪。
范兴儒先生临摹敦煌壁画精品展在故乡展出,让我们近距离真切地观赏到了敦煌艺术的精品,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魅力,体验到了范兴儒先生虔诚执着的艺术精神和独有的品格品性。无需再对范兴儒先生的画作做评论,我们从画展中深深感受到的是范先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透彻的感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倾情奉献。
古有史小玉为敦煌壁画添彩,今有范兴儒为敦煌艺术增光,艺界翘楚,画坛成双!
(陈洧(wěi),国家二级编剧,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张掖市文联原副主席、作家协会首任主席、戏剧曲艺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剧协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张掖市首届百名优秀人才,五老宣讲团团长。)